1. 农村居民申请建房条件:
(1) 无房居住,需建房的;
(2) 因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垮塌或存在安全隐患,需搬迁;
(3) 多子女家庭、儿女长大结婚后,需分户居住的;
(4) 持乡(镇)、村、社证明,申请建房户所住房屋确属危房,需改、扩建的;
(5) 国家、省、市、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移民搬迁需使用集体土地的;
(6) 国家公益建设需搬迁农民住房的。
2. 农村乡镇、村办企业的用地条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举办企业。
3. 农村公益建设、公共建设的用地条件:
凡是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公共建设的占地都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
1. 农村村民建房应申报的材料:
(1) 用地申请;
(2) 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申报表;
2. 乡(镇)村企业占地需申报的材料:
(1) 用地申请;
(2) 用地补偿协议;
(3) 支付土地补偿凭证和证明;
(4) 勘测图;
(5) 属农用地的提供农用地审批文件;
(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评审意见。
3. 乡(镇)村、公益建设、公共设施占地应申报的材料:
(1) 用地申请;
(2) 土地补偿协议;
(3) 支付土地补偿费用的凭证或证明;
(4) 村、社、乡出具的意见;
(5) 勘测定界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核意见。
1. 农民建房的办理程序:
(1) 用地申请;
(2) 受理申请;
(3) 社、村、乡及国土资源管理站签具意见;
(4)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
(5) 报县府审批;
(6)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报市政府进行农用地转用;
(7) 填发批准书。
2. 农村乡(镇)村企业用地的办理程序:
(1) 用地申请;
(2) 受理申请;
(3) 县国土资源局审核;
(4) 占用建设用地兴办企业1公顷以下报县府审批,1公顷以上2公顷以下报市政府审批,2公顷以上报省政府审批;
(5) 占用农用地的报市政府颁发农用地转用;
(6) 填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3. 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的办理程序:
(1) 用地申请;
(2) 受理申请;
(3) 县国土资源局审核;
(4) 占用建设用地兴办企业,1公顷以下报县府审批,1公顷以上2公顷以下报市政府审批,2公顷以上报省政府审批;
(5) 占用农用地征转用;
(6) 填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法定时限20日(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承诺时限15日。
1. 农村村民建房不收取费用(占用耕地应收取耕地占用税)
2. 乡镇、村企业占地、乡镇村公益建设、公共设施应收取:
(1) 土地管理费:未利用地1元/平方米,农用地2元/平方米(见国土资源局收费许可证)
(2) 土地开垦费:15元/平方米(见国土资源局收费许可证)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甲方和乙方在友好、务实的基础上订立的合作协议。协议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明确了合作事项,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前期测量、外业测量具体要求等。双方按照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共取双赢的原则,对合作方式和各自权益份额进行了明确约定。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60条等条款的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可以按规定申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别按照如下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