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日晚上9时15分,林某驾驶粤**牌摩托车搭乘李某沿桂丹路由桂城方向往丹灶方向行驶,当行至金沙大桥桥面时,越过道路中心双黄实线驶入对向车道,与对向行驶的粤E号牌小客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车辆损坏,林某和李某受伤,其中林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发时,小客车的司机吴某是醉酒后驾驶,且其驾驶的小客车制动不良。
据了解,吴某驾驶的小客车向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交强险,交强险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交警部门认定,林某承担此事故的主要责任,吴某承担此事故的次要责任,李某不承担此事故的责任。
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3万多元
李某住院40多天治疗,医疗费用共3万多元,吴某支付了10000元。经鉴定,李某为十级伤残,后续医疗费用7000元左右。
去年3月,李某及其2岁的儿子把粤**牌摩托车主、吴某及该保险公司等涉案8名被告起诉至南海法院,法院调查清楚各被告的关系及相应该承担的责任。李某应获得的赔偿及其儿子生活费共为11万多元。
南海法院认为,该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限额内分别直接作出死亡伤残赔偿及医疗费用赔偿。该保险公司认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答辩意见理据不足,法院不予采纳。
近日,南海法院一审判决该保险公司共赔偿38788.6元予李某,并对其他被告人的赔偿金额及责任作出判决。宣判后,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没有提起上诉,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根据交强险的公益性质,交强险应当更多地倾向于受害人权利的保障。国家通过交强险制度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相应的责任险,以提高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投保面,有利于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救治。因此,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2条的规定,如果把该条理解为保险公司只要承担垫付责任,无需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这就意味着在机动车存在严重过错、受害人无过错时,受害人反而得不到赔偿。这显然背离了交强险制度保护受害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即使存在无证驾驶、醉酒驾驶等情形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仍然应当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1条的规定,对人身伤亡承担赔偿责任。
佛山推出的“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的关注和质疑。该模式实质上是购买万能险,市民在合作商家消费可获得养老金返还。但运作模式和安全性受到质疑,消费者需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以避免误解。保险协会正在调查其是否合规。同时,消费养老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和问题,如是否
一起关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的争议案件。王女士投保后因病住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因为保险公司未能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且相关条款应解释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
上班路上被车撞上的意外伤害是否属于保险理赔范围。根据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的约定,这种情况属于理赔范围,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对身故、残疾和烧烫伤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金额,具体赔偿方式包括身故赔偿、伤残赔偿和烧烫伤赔偿。
交通意外险不理赔的情况以及理赔流程。不理赔的情况包括被保险人的身故或残疾原因,如投保人故意行为、被保险人自致伤害、因挑衅或故意行为导致的打斗等,以及被保险人在特定时间或状态下遭受的伤害。理赔流程包括及时报案、准备相关手续和等待保险公司结案通知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