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 >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

时间:2020-05-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269

发布部门: 商务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等6部门于2006年7月11日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就贯彻落实《意见》工作中涉及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和管理的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一、《意见》所称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是指从事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各类住宅、宾馆(饭店)、度假村、写字楼、会展中心、商业设施、主题公园等建设经营,或以上述项目建设为目的的土地开发或成片开发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

二、境外机构和个人(以下简称境外投资者)在境内投资购买非自用房地产的,应根据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经审批部门批准并办理有关注册登记后,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相关建设经营活动。

三、外商投资设立房地产企业,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以上的,其注册资本应不低于投资总额的50%;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其注册资本应不低于投资总额的50%;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下(含300万美元)的,其注册资本应不低于投资总额的70%。

四、设立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由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批准设立和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颁发一年期《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其中,在《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备注栏内标明“有效期至****年**月**日”。

五、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应在有效期内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出让金,申领《国有土地使用证》,凭《国有土地使用证》到商务主管部门换发正式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换发与《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经营期限一致的《营业执照》。

六、《意见》所称“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转让”是指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依法将其开发的土地、或建设的房地产项目等向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转让。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转让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境内、外机构、个人依法购买自用、自住的已建成商品房,不属“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转让”范围内。

七、境外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及其他方式并购境内房地产企业,须妥善安置职工,处理银行债务,并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三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一次性支付全部转让金。

八、境外投资者收购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中方股权的,须妥善安置职工,处理银行债务,并在股权转让协议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一次性支付全部转让对价。各级商务部门要严格按上述规定审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商务部(外资司)联系。

商务部办公厅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出租房屋的法律手续要求

    出租房屋的法律手续要求。出租房屋无需办理执照,但需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备案需提交包括租赁合同、房屋所有权证书、当事人证件等多份文件,某些特殊性质的房屋出租还需提供额外批准文件。

  • 抵押登记的效力问题

    关于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的城市房地产和乡(镇)、村企业的建筑物抵押登记是否生效的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未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登记的抵押未生效,另一种则认为已经生效。作者支持第二种观点,并以《担保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认为县人民政府确

  • 房地产抵押手续的法律要求

    房地产抵押手续的法律要求。在我国,房地产抵押需在签订抵押合同后的30日内,在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这是法定程序。办理时,抵押双方需准备一系列法律文件,包括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等。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初审、复审和终审。不符合条件或规定的将退回或

  • 房产抵押公证不能替代抵押登记

    房产抵押公证与抵押登记的区别,明确指出房产抵押公证不能替代抵押登记。法律规定房地产抵押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而房屋管理行政部门是具体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案例中的王先生虽与李某办理了房产抵押的公证,但未前往房管局办理抵押登记

  • 按揭房抵押注销登记所需时间及法律依据
  • 产权证办理手续的法律程序
  • 公司法人被执行高消费会影响个人财产吗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