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二、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因为有人巡逻没偷成,比如想抢劫因为遭到反抗没抢到钱,但是行为实施时已经构成犯罪,只是没有得到财物而已。但如果为盗窃去购买钳子等作案工具,为抢劫去购买枪支、刀具或踩点等显然是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属于犯罪预备。
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四个特征:
1、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根据上述文章我们可知,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以上就是有关犯罪预备的具体内容,如果还有其它不懂的法律知识,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的刑法规定内容。主要对犯该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追究刑事责任,处罚力度根据情况有所不同。犯罪构成须同时满足情节严重、致使军事管理区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三个条件。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
被欺凌者的性格特点,他们通常内向、害羞、怕事,缺乏社交技巧,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文章还讨论了殴打与犯罪的区别,尤其是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需要考虑行为是否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机能以及损害的程度。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