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恐怖活动案(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
对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资助”是指为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筹集、提供经费、物资或者提供场所以及其他物质便利的行为。而“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包括预谋实施、准备实施和实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走私假币案(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
对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对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对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刑法第一百六十条)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一百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诈骗”是指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不以对方当事人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诈骗犯罪作为立案追诉的前提。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以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伪造货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规定中的“货币”是指流通的以下货币:
贵金属纪念币的面额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金币总公司的初始发售价格为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对于在出售假币时被抓获的情况,除现场查获的假币应认定为出售假币的数额外,现场之外在行为人住所或者其他藏匿地查获的假币,也应认定为出售假币的数额。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变造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妨害信用卡管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违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变造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总面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规定,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单位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单位,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一第一款规定,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违反国家规定运用资金,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违反了票据法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并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如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并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如果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单笔在二百万美元以上或者累计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一条规定,如果骗购外汇的数额在五十万美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如果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并涉嫌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通过转账或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涉嫌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并涉嫌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单位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活动,并涉嫌个人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单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并涉嫌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附随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或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并涉嫌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并数额在五千元以上或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并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并涉嫌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逃避缴纳税款,并涉嫌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并涉嫌造成税务工作人员轻微伤以上、以给税务工作人员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财产等造成损害为威胁抗拒缴纳税款、聚众抗拒缴纳税款或以其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以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并涉嫌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伪造或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规定,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五十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二款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不具有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功能的普通发票一百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三款规定,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五十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四款规定,非法出售普通发票一百份以上或票面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并涉嫌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涉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并涉嫌伪造、擅自制造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并涉嫌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并涉嫌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或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并涉嫌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利用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破产等情形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并涉嫌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给单个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给多个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二十万元以上、假借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名义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且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造成人身伤残或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并涉嫌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或采取威胁、欺骗或贿赂等非法手段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并涉嫌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所指的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指在传销活动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发起人、决策人、操纵人,以及在传销活动中担负策划、指挥、布置、协调等重要职责,或者在传销活动实施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员。
违反国家有关盐业管理规定,非法生产、储运、销售食盐,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非法经营外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采取租用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逃避商品检验,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使用,或者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未报经检验合格而擅自出口,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规定中的立案追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中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
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规定中的立案追诉标准,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发[2001]11号)和 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高检会[2008]2号)同时废止。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其主体范围及犯罪行为特征。犯罪行为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在界定主体范围时,需注意不仅限于企业职工的范畴,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在适用法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指出服刑人员无需缴纳生活费,并详细阐述了监狱为服刑人员制定的生活规范,包括起床、个人卫生、着装、卫生清洁、餐饮、集体行进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服刑人员的健康问题和与警官的沟通方式,以及劳动规范,如参加劳动、遵守劳动纪律
国家考试中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组织作弊、情节轻微的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作弊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行为也会被处罚。帮助他人作弊和出售考试试题答案等行为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作弊行为会破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详细阐述了违法行为的界定、定罪处罚、破坏性采矿罪的界定及其定罪处罚等内容。同时,对于鉴定和认定破坏性的开采方法以及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进行了规定。对于多次违法行为的处理、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地区标准的确定也进行了明确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