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选案是指将普遍适用的税务稽查经验标准化和数据化,利用计算机分析、对比、排列和组合数据资料,从中发现异常情况,确定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计算机选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
对不同行业的销售收入、销售税金、销售成本、财务费用、利润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平均值作为选案参数。
对各行业的财务比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税金负担率等,找出平均值作为选案参数。
以企业的常用财务指标,如利润、税金负担率、应收账款率、应付账款率、资产负债等作为选案指标,与标准参数进行对比,找出疑点。
对纳税人缴纳的流转税进行分析,如销售税金负担率、申报与发票对比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与税金增长率分析等。
对企业的工资、费用、准备金等项目进行分析,与国家规定的列支幅度进行比较,找出异常情况。
对企业缴纳的各种地方税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缴纳税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对企业的退税资料、出口增长变化幅度、进口货物价格等进行分析。
此外,还有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对比分析、零申报分析等税收管理方面的指标。
计算机选案的参数是根据指标生成的,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从法规库中提取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进行计算机选案之前,还需要选择一定的约束条件,确定选案的范围和所属期间。
最后,计算机选案的初步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对选出的待查对象进行综合打分,并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列,确定重点考虑的稽查对象。
随机抽查是按照概率规律来抽取税务稽查对象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等。
对所有纳税人按完全符合随机原则的特定方法抽取样本,可以使用抽签法进行抽取。
将纳税人按编号排列,按抽样比例将总体划分为一定数量的间隔,再利用随机数字表确定一个间隔内的纳税人作为稽查对象。
将总体的纳税人按经济类型或经营方式划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在各层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的方法选取稽查对象。
分层抽样适用于纳税人数量多、经济类型复杂、纳税数额差异大的情况,可以保证抽取的稽查对象在总体中均匀分布。
举报是人民群众或有关单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违法行为的方式。
转办是同级政府部门接到的关于税务违法行为的信访或其他部门反映的情况,将其转交给税务机关处理。
交办是上级党政机关或上一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务违法案件。
情报交换是通过国际间的情报交换得到的有关偷税、逃税、骗税等信息。
税务稽查机关接收到举报、转办、交办和情报交换的信息后,应及时处理,并确定稽查对象进行进一步调查。
商品三包期限在换货后是否重新计算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关于换货、退货、修理的相关规定。对于在三包期限内的产品,如果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有权选择换货或修理,并且换货后三包期限会重新开始计算。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实施三包的部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法律咨询合同不在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内,因此无需为法律咨询合同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当事人在签订法律咨询合同时,无需考虑印花税的支付问题。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被收购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按评估价格冲减固定资产,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资产差异的来源。文章还通过A公司与B公司的案例,详细说明了会计处理的步骤。折旧的会计处理在并购企业的固定资产处理中非常重要,需参考平时的折旧做账经验,但又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