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
时间:2023-08-25 浏览:5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串通投标罪的定义和立案标准
串通投标罪的定义
串通投标罪是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六十八条,涉嫌串通投标的行为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2、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六条,涉嫌串通投标的行为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2、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3、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4、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直接经济损失的定义
在串通投标罪中,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行为人串通投标的行为给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所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对其他参与招投标活动者采取威胁和欺骗的定义
在涉及串通投标罪的情况下,"威胁"是指行为人对投标招标活动的其他参加人采用精神强制的方法使其产生恐惧,而被迫接受行为人提出的招投标条件的行为;"欺骗"是指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其他招标人、投标人"自愿地"接受行为人提出的招投标条件的行为。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串通投标罪的相关问题,我们为您推荐以下文章:- 串通投标罪- 关于招标投标犯罪的立法完善- 投标人收买竞争者 无锡首例串标案宣判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咨询:投标专用章是否属于公章范畴?
投标专用章是否属于公章范畴的法律问题。律师指出,如果投标专用章经过法定刻制程序并在相关部门备案,可认定为公章。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关于开标和评标的详细规定,包括开标过程、评标委员会的职责、保密要求等。
-
中标程序
中标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评标报告的提交和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中标人的确定和中标标准、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合同的订立、履约保证金的提交、中标人的履约义务和禁止转让中标项目,以及分包的条件和责任等。文章强调了中标程序的规范性和法律效应,旨在确保招标过程
-
建筑工程投标书范本
某工程建筑投标书范本的主要内容。建设单位在收到招标文件后,按照相关规定,考察现场并研究招标文件各项内容,愿意以特定价格承包工程的施工、竣工和保修。投标书中包括工期保证、履约保证金、投标有效期、合同约束以及投标保证金等相关内容。同时,提供了投标单位的基
-
承包单位责任
承包单位在违法转包或违法分包中的责任,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根据《招标法》规定,承包单位违反法规转包或分包工程,导致损失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对于招标违规、中标项目转让或分包违规的行为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此外,文章还涉及建设单位、施工企业、项目经理
-
工程合同招标后一方拒签的法律处理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
-
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