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动者的告知义务是附条件的,只有在用人单位要求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时,劳动者才有如实说明的义务。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以及部分与工作有关的劳动者个人情况,如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构成等。
而对于绝大部分工作来说,婚姻、生育状况通常与劳动合同的履行没有必然关系,属个人隐私。因而劳动者并没有必须告知的义务。现今不少公司有对已婚尤其是已怀孕的妇女选择以各种借口不予录入的情况,导致妇女出于担忧或其他原因在应聘时会隐瞒相关信息,因此如果不是特殊的不能由已怀孕妇女工作的岗位,不能以已怀孕或者已婚为由拒绝其入职。
但是,劳动者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隐瞒生育状况的做法都是不诚信的行为,不应得到提倡。
如何判断欺诈?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通常交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来判断。但可以通过往常的判例发现,隐瞒、伪造学历,伪造技术证书等手段绝对属于欺诈。对于食品行业而言,伪造健康证明也属于欺诈。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
如果订立劳动合同时,当事人一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有意制造假象欺骗对方,致使另一方上当受骗,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同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则属于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但即使劳动合同无效也不代表劳动者没有工资,用人单位应参考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并且过错方应赔偿造成的损失。
过失犯罪的保险赔偿问题,主要讨论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原因,包括投保人隐瞒病情和虚报职业工种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保险法》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和保险人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并强调保险人有义务向投保人详细说明保险合同条款内容。投保人应如实告知相关情况,
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因欺骗投保人被银保监会处罚30万的事件。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涉及欺骗投保人、隐瞒重要情况、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行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保险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获取劳务报酬、独立开展业务活
合同诈骗手段的辨别,主要介绍了隐瞒履约能力的诈骗、具有因果关系的诈骗、部分履约的诈骗以及“拆东墙补西墙”的诈骗等几种常见诈骗手段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合同诈骗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指出行为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不履行告知义务等行为应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先合同义务的性质,用人单位的如实告知义务是法定的,而劳动者的如实告知义务是相对自由的。对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需要满足特定要件,如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并诱使对方做出错误意思表示。学历虚假问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