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指自该行为开始起就不被法律认可。
指无需任何人主张,也不待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
指民事行为虽然具备了全部成立要件已经成立,但因为欠缺生效要件而实际上完全不发生当事人所欲发生的法律效力。
指该行为不仅成立时不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也绝对没有再发生法律效力的可能。
如17岁的少年设立的遗嘱无效、精神病人抛弃所有权的行为无效等。因行为人无意思能力,其意思表示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无效。
意思的形成自由和意思表示自由是意思表示真实的前提。若在意思形成和表示过程中欠缺自由甚至完全不自由,按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则应属无效,不能依照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效力。
该行为须具备下列条件:外部表示与内心意思不一致、表意人与相对人恶意通谋、具有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目的。
即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比如,签订虚假的租赁合同,将租金摊入成本以逃避税收。
所谓违法行为,不仅指违反民法规范,也包括违反其他部门法的规范,同时包括违反国家政策等。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被确认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应当返还受损失一方所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包括双方当事人已经取得和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以上是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定义、特征以及法律后果的相关法律知识。被确认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虽然不发生法律效力,但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被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您遇到此类纠纷而不知如何解决,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他们会给予您专业的建议。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向法院申请仲裁条款无效的相关问题。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可在特定情形下向法院申请仲裁无效或撤销。如仲裁协议存在口头订立、超出法定仲裁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一方胁迫订立,或未明确规定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情形,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当事人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
抚养权纠纷的告诉期限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抚养权纠纷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上诉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审结。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确定抚养权的离婚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抚养安排和抚养关系变更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