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解除劳动关系 > 拖欠员工工资 用人单位被判赔

拖欠员工工资 用人单位被判赔

时间:2023-12-2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2834

案情回放

周女士是某科技公司的地区销售经理。日前,周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称自2006年4月至6月,公司不再向其支付工资。周女士曾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因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周女士又将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自己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向其支付2006年4月至6月的工资1万余元,并赔偿各项损失1万余元。

案件审理过程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公司辩称,周女士在2006年4月至6月期间擅自离职,公司并不拖欠其工资,但公司并未能提交充分证据证明此事。市第一中级法院终审判决,该公司支付拖欠周女士两个月的工资1万余元及支付各项经济补偿金。

法官的观点

根据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者的考勤与工资标准应当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该公司主张周女士自2006年4月后就未到公司上班,却未向法院提交充分证据予以证明,法院认定周女士一直工作至2006年6月。

周女士以公司未按时向其支付2006年4月至6月期间的工资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我国劳动法有关用人单位延付工资劳动者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其要求公司向其支付上述期间的工资、经济补偿金等要求于法有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职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在满足一定条件并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裁减员工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同时,公司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修订草案扩大了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应进

  •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
  • 2020年离职赔偿金标准
  • 员工离职不签解除合同的处理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