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立案登记制解析
时间:2024-01-19 浏览:5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起诉的立案登记制度
一审行政起诉的受理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一审行政起诉案件实行立案登记制度。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接收所有依法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并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案件,应当及时立案。如果当场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如果当场无法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应当接收起诉状,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在七日内,法院应当决定是否立案。如果在七日内仍无法作出判断,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材料的不完整
如果起诉状内容或材料不完整,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以及补正的期限。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如果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后仍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当裁定不予立案,并在裁定中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当事人对此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违反立案登记制度的责任追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起诉状内容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民检察院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涉及被告人、辩护人、公安局等的基本信息以及公诉事实等,经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依法提起公诉。主要内容涉及对案件侦查的总结和对被告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等。
-
农村宅基地纠纷立案时的注意事项
农村宅基地纠纷的类型及特点,并指出了在立案时应注意的问题。宅基地纠纷分为权属争议和民事侵权案件两类,最大特点是常伴随其他纠纷发生。立案时应注意审查原告、被告资格,判断是否属于法院主管,遵循专属管辖原则,同时注意区分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
-
行政处罚的立案时间
行政处罚的立案时间及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在受理行政案件后,需进行调查以确定违法事实,并非立即立案。公安机关处理治安案件时,需及时受理并登记,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会立即调查,不属于此类行为的则告知理由。行政处罚有追究时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未被公
-
行政诉讼判决的情形
行政诉讼判决的四种情形。其中,维持判决适用于证据确凿、法律和法规适用正确的具体行政行为;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适用于存在主要证据不足等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强制履行判决针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变更行政处罚判决则是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适用。同时,被告在
-
如何查询已立案进度
-
一般行政案件办理期限
-
刑事自诉案件证据不足可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