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异议中,如果没有合理理由或不符合条件,应当予以驳回并继续执行。即使案外人提出了执行异议,但如果未能提供必要的理由和证据,并且执行人员在必要的调查后也未能收集到能够证明执行异议成立的证据,那么就应认定执行异议理由不成立,予以驳回。驳回的形式一般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执行异议以口头形式提出,执行人员可以用口头形式进行驳回;如果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发出书面通知进行驳回。
在执行异议确有理由且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人员应当报请院长批准后中止执行。但是,中止执行仅限于案外人提出异议部分的财产范围,对被申请执行人的其他财产则不应中止执行。中止执行程序可以由合议庭审查或者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如果认为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可以依据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如果执行根据是其他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可以通知有关制作单位进行审查处理。
如果发现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需要进行再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案外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如果经审理后认为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理由不能成立,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恢复执行,并用书面通知驳回案外人的异议;反之,则需要变更裁判。
上诉人:宋XX,男,1XX7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综上事实,原审的庭审的笔录已经清楚的记载了各方的诉辩,被上诉人未实际全额支付讼争房产的事实清楚,亦未实际占有讼争房产的事实明晰,被上诉人是在讼争房产被查封当中而获得的,其并非是实际的真实买卖关系而获得,此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第二百零四条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
所谓“执行听证”,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执行案件,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在负责执行裁决的法官主持下,让原执行法官、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第三人围绕被执行人有无执行能力及执行异议、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等情况举证、质证,查明
申请执行人虽然没有法定的举证义务,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案外人与被执行人就执行标的存在串通行为,当然也可以提交用来证明案外人的权利来源不合法,存在主观恶意以支持自己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