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只能对执行行为提出执行异议。执行行为是指执行人员为了保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查封、冻结、扣留、拍卖、变卖等。如果执行行为违反了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即为违法执行行为。在这里,法律的范围包括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诉讼法、司法解释和部门法。如果其他法律对强制执行有明确规定,执行人员违反该规定,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提出异议。
执行过程中常常遇到案外人的异议。案外人是指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即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之外的人,执行依据不适用于他们。案外人异议主要是针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即法院的执行措施已经侵犯了案外人的实体权利。由于财产的所有权人和占有人未必是同一人,设立案外人异议是为了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是对案外人权利的一种救济制度。案外人异议一般进行书面审查,对于复杂、疑难的案外人异议也可以适用听证程序来审查,以准确查明事实。如果案外人异议不成立,执行法院在异议审查期间不得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除非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如果案外人和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案外人和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执行异议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提出条件等。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异议分为针对执行行为违法和对执行标的有不同意见两种。提出异议的人需符合特定身份,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向执行法院以书面形式提出。提出异议的内容应针对执行标的,若涉及人民法院执行员的工作方
执行异议的实体审查方式、审查期限和救济途径。审查方式包括书面审查和听证审查,分别用于处理程序异议和实体异议。审查期限为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的15天内。对于行为异议和标的异议,如果理由不成立,裁定将会驳回。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文章还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