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不到位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在没有进行现场地质勘察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导致施工无法按照原设计方案进行,需要进行变更。例如,某规划设计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勘察的情况下对市政道路项目进行图纸设计,结果发现路基较软,无法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只能进行地基换填处理,这导致了施工变更和额外的造价增加。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勘察,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现无法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需要重新设计图纸,这也会导致施工变更和额外的造价增加。
由于设计单位在基础资料不够齐全的情况下进行图纸设计,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进行施工,需要修改工程设计,引起工程变更。例如,某设计单位按照泄洪量25m3/秒对人行景观桥进行设计,但在桥拱施工完毕后发现设计泄洪量远远小于实际泄洪量,导致该桥无法正常使用,不得不拆除并按照新的设计图纸重新建造,这导致了施工变更和额外的造价增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擅自提高建设标准,导致工程项目变更、施工材料价格增加以及施工进度变化等问题。这样做的后果是工程造价超过投资限额,增加了政府债务。例如,某办公大楼装饰项目原设计为地面水泥砂浆贴600×600地板砖,外墙为银灰色乳胶漆墙面。然而在施工接近尾声时,建设单位要求将地面改为1000×1000地板砖,外墙面改为外挂花岗墙面,这两项变更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某工程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并要求投标人充分考虑市场价格风险和政策调整性风险。然而,施工合同中的专用条款却违背了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违反了招投标法的规定。这种情况下,施工合同的签订会引起工程变更。
在工程招标过程中,项目业主没有认真核对合同工程量清单,急于开工。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丢项、漏项以及工程量误差大,导致工程变更和相应的造价增加。
某设计单位在进行道路图纸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这导致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了当地村民的出行,不得不增加涵洞;或者当地村民为了方便耕地灌溉要求增设灌溉沟渠,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造价增加。
个人是否能够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及相关建筑业资质的企业才能担任承包方,个人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是无效的。文章还介绍了工程合同纠纷的取证方法,包括需要准备的相关证据和文件。遇到相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和法律依据。首先介绍了如何起诉,包括写好诉状、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参加诉讼、不满意一审判决或裁定可提起上诉等步骤。接着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起诉、管辖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同时,也探讨了装修合同属
建筑工程合同中挂靠人的工程款能否追回的问题。对于已竣工并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结算;若验收不合格,则需修复后再次验收。如果工程项目未竣工且合同无效,相关各方需立即停止施工并根据实际情况结算。同时,挂靠合同成立生效需满足涉及两方或以上
主体验收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符合验收标准、质量资料齐全、整改完成、钢筋质量检测合格、施工现场符合生产条件等。同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完成设计和合同内容、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