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目的在于杜绝合同双方签订阴阳合同或黑白合同,体现了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也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其他未中标人的合法权益。但并不是说通过招投标方式成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绝对不能变更。只要符合法定事由,合同双方仍然可以依法签订补充协议,对合同约定的价款、工期或质量等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通过招投标方式订立的工程施工合同,其实质性内容有效变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存在变更的法定事由
如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招标投标所依据的客观情形相比已发生了本质变化,如物价暴涨、国家政策性调整,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存在法定变更事由,此时如果禁止当事人对合同实质性内容作出调整,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有关精神。
(二)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建设工程只有具备了法定变更事由的条件,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在既不侵犯第三人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未中标人合法权益),又能保证合同主体之间不因权利义务失衡而显失公平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合同的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
(三)履行变更备案手续
合同当事人签订了一份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其他协议,合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先备案的中标合同已不再适用。因此,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备案手续,既是国家行政监管的需要,更是保护当事人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利益免受损失的有效手段。
违法分包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责任。相关规定明确,违法分包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可收回违法所得。承包人需对工程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劳务分包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承包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发包人若存在过错,如提供设计缺陷等,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规定了承包人解除合同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审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主要审查内容包括承包人的主体资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安全教育和技术操作培训、重点场所和部位的警示标志等。同时,文章还涉及辅助材料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资金投入和从业人员保障等方面的内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返还时间约定,包括一次性返还和分期返还两种方式。同时介绍了质量保证金的定义及其在建筑合同中的作用,还详细阐述了履约保证金与质量保证金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资金来源和约束目的不同,履约保证金是施工单位的流动资金,用于约束施工过程全面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返还条件和相关法律依据。保证金应在预留期满且工程质量无问题的情况下返还。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法律依据包括《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合同司法解释》等,规定了施工单位的责任、质量问题的处理和工程价款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