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管理 > 行政诉讼对行政指导的监督效果分析

行政诉讼对行政指导的监督效果分析

时间:2024-03-1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185

行政指导监督的概述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或相对人的申请,对特定相对人采取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它具有非强制性、行政性和能动性等法律特征。

行政指导监督的对象

行政指导监督的主体类型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系统内部和其他社会主体。本文所指的行政指导监督特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指导的监督,即行政诉讼对行政指导的监督。

我国行政指导存在的现实缺陷

行政指导被异化为行政命令

行政指导虽然形式上以相对人的自由意志为条件,但实际上往往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潜在的威慑性,对相对人产生心理压力,具有事实上的强制力。

不当或违法的行政指导侵犯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具有信息和资源优势,而行政相对人处于劣势地位,容易受到行政指导的侵犯。行政官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行政指导,或者为了私利而施加压力,或者进行违法的行政指导,都会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追究责任途径匮乏

行政指导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责任不够明确,救济措施不完备,导致赔偿责任往往流于形式,相对人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人民法院过于强调行政指导的非强制性,使相对人在合法权益遭受侵犯时自行承担行政机关的不当或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

缺乏规范的程序

缺乏必要的程序规制容易导致行政指导实施者无所适从,也给“暗箱操作”提供机会。行政相对人也会因程序的缺乏和不公丧失对政府的信任,不利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

解决行政指导存在缺陷的对策

将行政指导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根据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有权对不当和违法的行政指导提起行政诉讼。应当修改相关法律,明确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

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制度

制定《行政程序法》,从程序约束的角度规定行政指导的内容、听证、信息公开、告知权利义务、书面形式、检查评估、备案等方面的规定。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对行政指导行为的诉讼范围。制定或修改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指导行为的复议和赔偿范围。

法院积极履行监督职责

行政复议机关应积极受理行政指导行为不当和违法的案件,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最高法院应修改司法解释,扩大行政指导案件的受案范围。各级人民法院应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受理因行政指导侵权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完善行政指导国家赔偿制度

应由国家财政划拨专款支持由不当或违法的行政指导造成的损害赔偿,并由专门的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对于行政指导合法合理但行政公务人员素质不足导致损害的情况,行政机关应先对受损害相对人进行赔偿,再追偿行政公务人员或给予行政处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买病假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买病假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问题。医院病假条属于事业单位的证明文件,买卖病假条是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买卖公文、证件等文件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住院和门急诊病假条的办理步骤以及病假条的合法性认证过程。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如何维权: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 管辖权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管辖权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条件,包括制度定义、四个条件以及三种情况。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转移,明确了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法院审理或自行审理的情形。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取消了从上级法院转移到下级法院的规定,体现了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特殊性

  • 火灾责任认定的实施部门
  • 管辖权异议期间是否可先行执行
  • 行政诉讼怎么要求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