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六十四条以及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8次会议于2000年12月4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现予公布,并自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
当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而导致物质损失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的被害人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人民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后,如果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应当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
如果被告人已经赔偿了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人民法院可以将此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对于犯罪分子非法占有或处置被害人财产导致其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或责令退赔。被追缴或退赔的情况也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如果经过追缴或退赔仍无法弥补损失,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交通肇事致死民事不赔偿的解决办法。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受害人家属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若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时,人民检察院也可提起公诉并附带民事诉讼。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