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是刑事一审程序的开始,目的是为了准备好从实体上审理案件。在开庭时,审判长需要确认当事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案由。同时,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有权对上述人员申请回避。此外,被告人也要被告知享有辩护权。
法庭调查是刑事一审程序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法庭需要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以便查明案情,为正确的判决奠定基础。首先,公诉人会宣读起诉书,然后审判人员会对被告人进行询问。在审判长的许可下,公诉人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讯问,而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也可以向被告人提问。审判人员和公诉人询问证人时,必须告知他们要如实提供证言,并明确提醒其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当事人和辩护人有权申请审判长对证人和鉴定人进行提问,或请求直接提问。但是,如果审判长认为提问内容与案件无关,应当制止。此外,审判人员还需要向被告人展示物证,并让他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和检查笔录等作为证据的文书,必须当庭宣读,并听取当事人和辩护人的意见。
在经过调查后,如果法庭认为案情已经查清,当事人也没有提出需要补充调查的事实和证据,审判长会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法庭辩论。辩论应当以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发言、被告人陈述和辩护人进行辩护的顺序进行,并且各方可以进行互相辩论。
在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权进行最后陈述。
当被告人完成最后陈述后,审判长会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会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类型、适用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判决。在评议过程中,如果意见存在分歧,少数意见应当服从多数,并将少数意见写入评议笔录,该笔录由合议庭的成员签名。
以上就是刑事一审程序的具体流程。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件,建议当事人寻找专业律师进行辩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期限以及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审理期限不包括鉴定、补充侦查等期间。目的是确保公正、高效处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申请检察院启动刑事抗诉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决定并答复。同时,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算起。
刑事案件二审的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审结上诉、抗诉案件,但特定情况可延长。地方各级检察院只有在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才可抗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被告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同时,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二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辩护人是专门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其职责范围明确,只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非全部权益。辩护人与公诉人、审判人员的职能不同,其诉讼地位平等,都是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辩护人与审判人员之间存在协助与配合关系。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