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对刑事司法协助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刑事司法协助指与审判相关的协助,包括送达刑事司法文书、询问证人和鉴定人、搜查、扣押、物品移交和提供法律资料等。广义的刑事司法协助除了狭义上的协助外,还包括引渡。
引渡是指一国根据有管辖权的国家的请求,在条约或互惠的基础上,将在其境内被指控犯罪或已被定罪判刑的人移交给请求国,以便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执行刑罚的一项制度。
我国对刑事司法协助的理解是广义的,指的是一国的法院或其他司法机关根据另一国的法院或其他司法机关的请求,代为或协助实施与刑事诉讼相关的司法行为。刑事司法协助是司法协助的一种,除了刑事司法协助外,还有民事司法协助。
司法不仅包括审判,还包括对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甚至判决执行。因此,我国学者认为刑事司法协助也是广义的。刑事司法协助包括各国为最终实现对罪犯的制裁而开展的各种类型的国际刑事合作。
刑事司法协助是国家间交往频繁、人员流动增多、跨国犯罪不断出现的产物。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有利于有效打击犯罪。随着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为不法分子进行跨国犯罪或犯罪后潜逃国外提供了便利。根据国际法准则,每个国家都拥有主权,不能在他国境内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进行搜查、扣押等刑事诉讼行为。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国家间开展刑事司法协助是必要的。因此,刑事司法协助是有效打击涉外犯罪的重要手段。
第二,有利于尊重他国的司法主权。刑事司法协助实质上是两个有司法主权的国家的司法机关在打击刑事犯罪方面相互配合。刑事司法协助的依据是双方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双边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或根据互惠原则开展的。在互相尊重他国司法主权的前提下,两个主权国家的司法机关才能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如果不尊重他国的司法主权,刑事司法协助就无法进行。
条约的解释、终止和暂停施行相关问题。在条约解释方面,提到了根据通常含义和上下文、符合条约目的和宗旨、善意解释等一般规则,以及辅助规则如条约的准备工作和缔约情况作为补充资料、两种以上文字条约的解释等。在条约的终止和暂停施行方面,涉及了多种原因和后果,如
缔约能力和缔约权的相关概念,包括主权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的缔约能力,以及缔约权的内涵和主体。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全权证书和完全的缔约权的要点。同时,提出了关于缔约时的自由同意和强行法规则的一些限制条件。
条约的生效、适用以及对第三国的效力。条约的生效方式包括签署后生效、批准通知或交换批准书后生效、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后生效以及规定于一定的日期生效。条约的适用需遵守原则,各方必须善意履行,条约冲突时以新签署的条约优先为原则。对于第三国,条约未经其同意不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收到司法协助申请材料后,对不符合规定或者材料不齐全的,应当退回提出请求的人民检察院或者要求其补充、修正。第六百七十五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收到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刑事司法协助请求书及所附相关材料后,应当依照国际刑事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