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多维解读:案结事了与刑事审判

多维解读:案结事了与刑事审判

时间:2024-05-1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9353

案结事了在刑事审判中的现实意义

一、 案结事了是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的归宿

刑事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刑事法官需要在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寻求正义。案结事了反映了刑事审判法官的司法理念,是和谐司法的必然要求。

从矛盾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矛盾化解的要求。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不断增强,我们需要通过化解矛盾来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刑事案件可能涉及到被告人、被害人以及公众利益,对社会秩序和公众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因此案结事了在矛盾化解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效果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刑法效果的理想目标。刑罚应该既是一种报应,又是一种预防和矫正。案结事了追求打击的法律效果与矫正、教育的社会效果的统一,符合刑法哲学发展的价值需求。

从发展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刑罚矫正的内在趋向。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刑罚趋轻趋缓,回归矫正成为刑事政策的世界性趋势。

从生演论的角度来看,案结事了是法律社会化的衡平之举。随着人们社会化历程的增加,刑罚矫正和社会矫正的可能性增加。案结事了可以实现刑事审判的衡平。

二、 宽严相济司法政策是刑事审判案结事了的基石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现行刑事政策的历史回归和理性定位。根据时势和社会需求,我国刑事司法工作一直坚持宽严相济的政策,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罪刑法定原则,更要考虑到社会背景和时代需求。刑事司法政策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宽严相济地处理案件,既要根据罪行严重程度进行严厉打击,又要根据社会矫正的需要进行宽大处理。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能够衡量社会时势,因时制宜,事半功倍。中国古代刑罚传统中的宽严相济的量刑方针体现了官吏用刑讲究权衡,根据时势、世风对具体犯罪的处罚量刑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现代社会刑法的科学性和人性化能够更好地衡平宽严,实现刑事审判的和谐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

    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包括对明知无罪的人进行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以及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罪侵犯的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步骤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步骤。在刑事审判中,被告人可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证据启动程序。法庭初步审查后,公诉人需提供证据来证明供述的合法性,控辩双方进行质证和辩论。最终,法庭将裁定供述是否合法,排除非法证据,确保刑事审判公正。这

  •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开庭程序

    刑事诉讼法的开庭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等环节。文章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强调了开庭程序在刑事审判中的重要性,以及保障被告人权益的必要性。

  • 管辖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 打架九级伤残怎么判
  • 偷窃罪罚金怎么判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