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界定及法律处理
时间:2024-05-28 浏览:5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根据《测法》第18条的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指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法院程序鉴定确认的。这类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要确认其为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必须同时符合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医学标准要求其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处于精神病状态,并且正处于发病期。心理学标准要求由于精神病导致其完全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确认是否符合这两个标准需要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即进行司法精神鉴定。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指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处于间歇期,没有发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在间歇期间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又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或部分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况。他们介于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与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之间。他们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
诽谤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
打了受重伤的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
-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
-
学生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
-
中国刑法对强奸罪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