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附带民事判决能够得到执行,司法机关对被告人的财产采取一定的保全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3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被告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或扣押,这就是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
在进行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存在紧急情况,即被告人或其他人可能实施某种行为导致附带民事诉讼判决无法或难以执行;第二,财产保全的对象限于被告人的财产或与本案有关的财产;第三,保全财产的价值必须相当于权利请求或诉讼请求的金额,不能超过其金额;第四,一旦案件情况发生变化,导致财产保全的原因消失,应及时撤销财产保全。
附带民事诉讼的先予执行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民事原告人的请求,司法机关要求民事被告人先行给付一定款项或履行一定义务,并立即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0日通过的《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提出先予执行申请时,人民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裁定是否先予执行。
附带民事诉讼的先予执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肯定,没有争议;第二,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对等的给付义务;第三,行使权利具有紧迫性,即附带民事原告人急需实现其权利,不实现将严重影响其生产或生活;第四,必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了申请,否则司法机关不会决定先予执行;第五,被告人必须具备履行能力,若被告人无履行能力,即使原告人提出申请,也不应先予执行。
如果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还有更多疑问,我们为您推荐以下文章:
关于先予执行能否进行拍卖的问题。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一旦裁定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执行局有权进行拍卖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当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查封、扣押或冻结时,人民法院应及时采取行动以实现执行目的。
工伤医疗费用支付问题,当法人企业消失时,法院可根据公司法规定执行其财产支付工伤医疗费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可裁决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用等,劳动者申请时可不提供担保。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则以其出资或认购的股份为限承担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范围、时间、对象和财产保全等方面的问题。主体资格包括被害人、近亲属和法定代理人等。范围主要是人身权利和财物损失。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第一审判决前提起。对象包括刑事被告人、共同致害人和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等。同时,为了
先予执行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其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先予执行是一种应急措施,法院在判决前根据紧急情况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一定数额的钱财并立即执行。文章还介绍了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包括法院审核、裁定、通知当事人、执行、复议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