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或转述的证据。传来证据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转述的证据。
一般来说,原始证据比传来证据更可靠。对于来自同一来源的证据,距离原始证据越近,通常越可靠。转手和复制的次数越多,离证明对象越远,其所含信息发生减损或扭曲的可能性越大。
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根据证据的证明作用,可以将证据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有罪证据用于肯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无罪证据用于否定其实施了犯罪行为。
在分类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言词证据是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以及鉴定结论等。实物证据是以物品、痕迹或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物证和书证。
在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中,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也属于实物证据。但是,讯问录音资料近似于笔录,不属于视听资料,而是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或者证人、被害人的陈述。
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可以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能够单独地直接指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间接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
直接证据具备以下条件:
间接证据是不能单独地直接指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有罪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刑事证据的分类与审查。首先根据来源将刑事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其次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接着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最后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包括物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刑事案件二次侦查过程中缺乏新证据的处理方式,包括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撤诉、补充侦查的相关程序和规定,以及刑事证据的分类。在二次侦查中,如果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补充侦查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的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证据的活动,分为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