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起诉状的标题应明确指出行政起诉的性质。
首部应分别写明原告和被告的相关情况。原告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地址等信息。被告栏应写明被告机关或组织的全称、地址,以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正文是行政起诉状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和写法将在下文另作论述。
尾部包括附项和落款。起诉人的姓名、日期应明确写明,并在附项中注明本诉状的副本份数。
行政起诉引起争议的对象专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他争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起诉人即原告是受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的国家行政机关不能提出起诉。
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两种程序:一种是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诉讼起诉状有哪些作用?
撰写行政起诉状是《行政诉讼法》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力。原告被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之后,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来说,起诉状是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根据,并成为审判结论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起诉状的正文是行政起诉状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和写法将在下文另作论述。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律师。
行政诉讼的审查条件及合法性审查原则。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诉讼时,需查明是否存在重复起诉、是否符合生效裁判效力所羁束的标的以及起诉状是否符合形式要求。同时,合法性审查原则包括适用主体、审查方式、审查范围和审查标准。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应遵循以上原则,确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请求的处理办法,以及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一旦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的诉讼请求将不被允许,除非有正当理由。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提供证据,举证期限过后提供的证据不被采纳。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根据不同情况向相应法院提起诉讼,并需遵守起诉状的要求和递交规定,包括起诉状内容、递交法院名称、起诉日期等。同时,诉讼时效和费用也是提起诉讼时需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