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裁定罪的立案条件是什么?
时间:2024-07-22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拒不执行裁定罪的立案条件及法律依据
一、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对于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如果他们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的裁定,却拒不执行,并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
二、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如果申请执行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以下情形同时具备,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可以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对拒不执行裁定罪立案条件的明确规定。根据这两条规定,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同时,如果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申请执行人可以提起自诉案件,要求追究负有执行义务的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
被执行人的义务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
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首先,拍卖人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和估价。其次,发布拍卖公告并展示待拍房屋。再次,参与拍卖的市民需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保证金。然后,市民参与竞拍,成交后签署确认书并办理房屋权属转移手续。整个过程需遵循我国《拍卖法
-
治理西部环境问题的刑法对策
-
什么是强制执行
-
关于×××(人)××××案的辩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