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监理 > 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依据以争议解决的法律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依据以争议解决的法律问题

时间:2024-07-0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191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依据

现行法律、法规对工程合同造价及其管理的主要规定

1. 《建筑法》对工程造价的原则性规定

根据《建筑法》第18条的规定,建筑工程的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合同中约定。同时,公开招标发包的工程,其造价的约定必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发包单位还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

2. 《招标投标法》对工程造价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33条的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此外,根据第41条的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3. 《合同法》对建设工程合同中工程价款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16章"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第269条明确规定了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第275条规定了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主要内容。此外,根据第279条的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价款,并接收该建设工程。如果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价款,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支付,并可以申请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优先受偿。

4.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合同中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也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此外,根据第41条的规定,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相关规定

1. 国家建设部颁布的规章

A、《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共36条,于2000年3月1日施行。

B、《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共31条,于2000年3月1日施行。

C、《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共24条,于2001年12月1日施行。

2. 国家计委关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文件

A、《关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若干规定》共10条,于1988年1月8日施行。

B、《关于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的意见》共5条,于1986年3月11日施行。

3.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行业自律文件

A、《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执业行为准则》共10条,于2002年6月18日施行。

B、《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共8条,于2002年6月18日施行。

C、《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操作指导规程》共27条,于2002年6月18日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对工程造价的10条规定

1. 垫资原则按有效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讨论稿)第6条的规定,垫资原则应按照有效处理的原则进行适用。

2. 工期顺延的催告义务

根据第17条的规定,工期顺延时,施工企业有催告发包人的义务。

3. 工程价款的计算标准

根据第19条的规定,工程价款的计算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4. 工程量计算

根据第20条的规定,工程量的计算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5. 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计算

根据第21条的规定,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计算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6. 结算报告为结算依据

根据第22条的规定,结算报告应作为结算的依据。

7. 招标备案合同为结算依据

根据第23条的规定,招标备案合同应作为结算的依据。

8. 约定按固定价格为结算依据

根据第24条的规定,如果合同约定按固定价格进行结算,当事人不得要求重新鉴定。

9. 审计结论不是结算的依据

根据第25条的规定,审计结论不是结算的依据。

10. 鉴定结论的审核

根据第26条的规定,鉴定结论应进行审核。

拖欠工程款的现状以及产生新的拖欠的五种潜在原因

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拖欠工程款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1年底全国被拖欠工程款2787亿元,是1996年的2倍;2002年底全国被拖欠工程款3365亿元,2003年底增长到4000亿元。统计的数据是建设期未拖欠的,被统计的企业约占总数的54%。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约占拖欠工程款总数的10%。

2. 产生新的拖欠的五种潜在原因

产生新的拖欠的潜在原因包括:

1) 工程进度款不足额支付造成的施工过程中的拖欠;

2) 合同无预付款和风险系数造成的材料、设备涨价引起的价款拖欠;

3) 发包方不及时办理增量变更签证引起的拖欠;

4) 停建缓建工程即烂尾楼造成的工程款拖欠;

5) 建设工程合同预留保修金引起的拖欠。

解决工程造价争议的10个法律问题

1. 垫资开禁带来的行政管理新课题

垫资开禁带来了从招标开始加强行政管理的新课题。同时,需要对承包企业垫资施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可能遇到新的法律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2. 工期在价款结算中的计价依据

工期在价款结算中的计价依据,需要明确工程开、竣工的概念和认定,并加强工期顺延书面催告的签证和针对性管理。

3. 合同计价方式及其结算标准的重要性

合同计价方式及其结算标准的明确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注意合同约定不明和操作中的疏漏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以及法官审理时的自由裁量权。

4. 签证和索赔的重要性

加强签证和索赔是施工企业加强造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制定对策应对发包人拒绝签证的情况,并注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 解决拖欠工程款的不同情况

解决拖欠工程款包括垫资款利息的不同情况,需要了解相关规定,包括利息起算的规定。同时,加强月工程量报表确认和进度款催收管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6. "黑白合同"的产生原因和法律规定

"黑白合同"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标后让利和规避政府监管。需要明确其条款和内容的区别,主要是计价方法的改变。同时,需要了解标后让利的违法性及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以及"黑白合同"的计价标准与中标确定的有关造价的实质性条款是否一致。"黑白合同"的计价依据以中标并经备案的合同约定为准。

7. 合同约定固定价格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合同约定固定价格的种类和具体操作方式需要明确。除非合同无效,当事人不得要求重新鉴定,不论以何种方式固定造价。同时,需要确定固定范围以外的增加工程量和变更签证的价款确认的具体处理方法。

8. 解决发包人拖延结算的处理办法

为切实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应切实解决发包人拖延结算的处理办法。承包人应加强分阶段预决算,按合同约定期限及时送达工程决定书。合同内容应明确发包人逾期不确认结算以送审价为准的相关约定。

9. 解决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司法实践中解决造价争议的方法通常是司法鉴定。造价鉴定的申请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应明确计量范围和计价依据。此外,需要了解造价鉴定的六项基本原则以及法院的依法采信。

10. 审价和审计的区别

需要了解审价和审计的区别。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对审计问题的两个司法解释也需要了解。审计结论是行政监督结论,不能改变当事人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和结算结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