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简介
2004年2月16日,天津市远达运输机械厂工人刘某在下班回家途中,与骑自行车的马某、张某相撞后受伤。交警部门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刘某无驾驶证驾驶无牌照摩托车与他人相撞,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负事故主要责任。刘某向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刘某之伤不属于工伤。刘某不服,向蓟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意见分歧
经开庭审理后,对刘某之伤是否属于工伤,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之伤应属于工伤。其理由是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已经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刘某就是在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无论其在事故中负什么责任,都应认定为工伤。
第二种意见是,虽然《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但该条例第十六条同时对工伤认定作出了限制性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为工伤:(一)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在此案中,关键要看刘某所受之伤是否属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外,均按本条例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处罚”中包括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规定:“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本案中刘某所受之伤同时受到以上两部条例的调整,交警部门已经认定刘某无证驾驶无牌照机动车,负事故主要责任。其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也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故刘某的伤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伤亡”情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刘某之伤不属于工伤。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适用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为法律,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为特别法。也就是说从2004年5月1日起,已经有法律对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作出特别规定,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已经不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因此,刘某受的伤应定为工伤。
就此案来说,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是:刘某系下班途中无证驾驶摩托车与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而受的伤,其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及治安处罚的规定,属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情形。同时,刘某系2004年2月16日发生交通事故受的伤,应适用当时生效的法律法规。2004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刘某所受之伤这一事实无溯及力。故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刘某之伤不属于工伤。
作者单位:蓟县人民法院
工伤鉴定中的一级伤残等级标准,详细列举了各项评估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损伤、肢体瘫痪、运动障碍、面部毁容、瘢痕形成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伤。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工伤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因公出差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受伤情况,同时需要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受伤者的身份证、病历报告等。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文件。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