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仲裁裁决的执行应由当事人自行履行,而仲裁机构本身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如果一方未能按时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了解决是否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问题,联合国于1958年6月通过了《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为《1958年纽约公约》。我国于1987年4月正式加入该公约,并遵守公约规定,即各缔约国必须承认和执行外国的仲裁裁决。
根据《1958年纽约公约》,各缔约国可以作出两项保留,即经济互惠保留和商事保留。我国也在加入公约时作出了这两项保留。经济互惠保留意味着我国只承认与另一缔约国之间基于互惠关系的仲裁裁决,并适用于该公约。商事保留则表示我国只承认与商事法律管辖关系有关的争议,并适用于该公约。
仲裁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仲裁具备自愿性、公正性、及时性、经济性、保密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能够迅速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商业信誉。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确保得到有效履行。因此,仲裁在解决争议中具有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