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竣工验收 > 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应该如何处理

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应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4-12-10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294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建设方与施工方在合同文本中对工期延长已经以列举的方式予以载明,同时也约定了变更工期的程序

法律咨询:施工方在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要求建设方支付工程款应如何处理?

律师回答:

根据合同约定,如果施工方主张的是工程进度款(即合同约定的暂定价部分),应当予以支持。然而,如果施工方主张的是结算价,则不应予以支持。因为在结算价款中,双方约定了12%的款项是在工程竣工并结算后支付的。显然,施工方的请求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条件。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将会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并处以罚款,还可以被责令停业整顿或降低资质等级。如果情节严重,还可以吊销资质证书。对于因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如果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将会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并处以罚款,还可以被责令停业整顿或降低资质等级。如果情节严重,还可以吊销资质证书。对于因转包工程或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承包单位与接受转包或分包的单位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如果在工程发包与承包中存在索贿、受贿、行贿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犯罪,将分别处以罚款,并没收贿赂的财物。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处分。对于在工程承包中行贿的承包单位,除了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还可以被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或降低工程质量,将会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并处以罚款,还可以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如果存在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对于因此造成的损失,工程监理单位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工程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将会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并可以被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资质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如果违反本法规定,涉及建筑主体或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擅自施工,将会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并处以罚款。对于因此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建筑装潢合同

    建筑装潢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中,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居室装潢,规定了工程概况、施工工期、违约责任等条款。甲方需办理相关许可和批准,若未能及时办理则需承担增加的费用和延误的工期。施工中有质量问题或双方意见不一造成停工,应协调处理。合同还规定了因甲方或乙方原

  • 工程延误工期索赔函

    XXXX工程有限公司因工程延误工期而向XXX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的索赔函。由于对方施工人员不足导致工期延误两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00元和其他额外费用。讨论了工程延期及工期索赔的相关知识,包括工期延误的原因和损失分担情况。如果是非

  • 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哪些文件

    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过程中建设单位应提交的文件。主要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相关部门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工程质量保修书以及其他根据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提交的文件。对于商品住宅,还需额外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 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应该如何处理

    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六十九条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

  • 有哪些任务属于建设工程施工方项目管理的
  • 总承包人是否能将所有的承包权予以分包
  •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