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安全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

时间:2024-11-0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457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情发生,安全事故由于社会影响比较大,受害人数众多等特点,对事故报告有很高要求的。如果出现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呢?手心律师网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安全事故报告的撰写要求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安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报告应提供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报告应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的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报告应简要叙述事故的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报告应包括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报告应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报告应包括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二、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1. 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 报告的上报程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以下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后,应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3. 上报时间要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对安全事故瞒报、虚报的处罚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的通知》的规定:

1. 举报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县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举报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

举报人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有关事故情况。故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告或者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举报渠道的设立和保护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并设立举报箱,畅通社会公众和职工群众的举报渠道。

严禁将举报人的有关信息和举报事项透露给被举报人或者可能对举报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其他人员、单位以及与案件查处无关的人员。

3. 处理已受理的举报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已受理的举报应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 对实名举报的,应立即组织查证。查证结束后,及时将查证及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

(2) 对匿名举报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查证。如果有具体的事故单位和伤亡人员的线索,应立即组织查证。

(3) 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事项,应依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4) 经查证不属实的举报事项,应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并依法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查证瞒报、谎报事故确有困难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查证。

4. 处罚措施

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并由公安机关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事故发生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罚款金额的确定

事故发生单位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根据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1) 没有贻误事故抢救的,处200万元的罚款;

(2) 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300万元的罚款;

(3) 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对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存在瞒报、谎报情形的,根据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1) 发生一般事故的,处20万元的罚款;

(2) 发生较大事故的,处50万元的罚款;

(3) 发生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的罚款;

(4)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6. 其他处罚措施

事故发生单位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有关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证照。负有事故责任的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可以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矿长、厂长、经理。

7. 处罚的合并适用

因瞒报、谎报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违反不同的法律规定,有两个以上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应当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分别裁量,合并处罚。

8. 处理结果的公告和社会监督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案后,承办事故调查处理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向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报告事故的查处情况,并将查处结果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本级政府网站、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网站上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关于安全生产中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格方可上岗的问题,提出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加强风险评估和重点管理,编制安全措施并执行科学程序。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五定”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 甲方(总包方):审查承包人主体资格

    甲方在审查承包人主体资格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企业形式、建筑企业资质和是否存在挂靠情况。同时还阐述了乙方作为劳务承包方在施工中需要承担的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等。

  • 农村建筑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和责任划分

    农村建筑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和责任划分问题。建筑事故是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农村建筑事故处理困难,主要是因为建筑商多为个体户,缺乏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农村建筑事故的认定和管理目前缺乏具体法律规定,需要根据案件情况综合判断处理

  • 施工安全总结报告

    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的情况。成立了以山群副局长为组长的检查领导机构,并对在建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住宅工程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事故工作、应急管理等方面。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安

  • 照明电路敷设要符合规程
  •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协议
  •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及内容
建筑工程安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