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安全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

时间:2024-11-0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457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情发生,安全事故由于社会影响比较大,受害人数众多等特点,对事故报告有很高要求的。如果出现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呢?手心律师网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安全事故报告的撰写要求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安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报告应提供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报告应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的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报告应简要叙述事故的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报告应包括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报告应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报告应包括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二、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1. 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 报告的上报程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以下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后,应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3. 上报时间要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对安全事故瞒报、虚报的处罚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的通知》的规定:

1. 举报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县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举报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

举报人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有关事故情况。故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告或者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举报渠道的设立和保护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并设立举报箱,畅通社会公众和职工群众的举报渠道。

严禁将举报人的有关信息和举报事项透露给被举报人或者可能对举报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其他人员、单位以及与案件查处无关的人员。

3. 处理已受理的举报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已受理的举报应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 对实名举报的,应立即组织查证。查证结束后,及时将查证及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

(2) 对匿名举报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查证。如果有具体的事故单位和伤亡人员的线索,应立即组织查证。

(3) 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事项,应依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4) 经查证不属实的举报事项,应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并依法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查证瞒报、谎报事故确有困难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查证。

4. 处罚措施

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并由公安机关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事故发生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罚款金额的确定

事故发生单位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根据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1) 没有贻误事故抢救的,处200万元的罚款;

(2) 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300万元的罚款;

(3) 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对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存在瞒报、谎报情形的,根据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1) 发生一般事故的,处20万元的罚款;

(2) 发生较大事故的,处50万元的罚款;

(3) 发生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的罚款;

(4)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6. 其他处罚措施

事故发生单位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有关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证照。负有事故责任的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可以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矿长、厂长、经理。

7. 处罚的合并适用

因瞒报、谎报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违反不同的法律规定,有两个以上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应当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分别裁量,合并处罚。

8. 处理结果的公告和社会监督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案后,承办事故调查处理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向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报告事故的查处情况,并将查处结果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本级政府网站、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网站上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路施工安全总结与计划

    公路施工中的安全工作总结与计划。文章前期安全工作总结涉及到吸收塔壁板安装和塔内箱型梁穿吊作业等工作的挑战,并强调了预防工作的关键。安全工作总结部分强调了关注安全和关爱生命的意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现场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

  • 施工安全协议书

    甲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临时用电设备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以及采取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同时强调双方必须遵守国家和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工程及人员、材料、

  • 复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复杂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和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为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需要构筑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建立长效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阶段性控制、严把现场安全施

  • 生产安全事故标准是怎么样判断的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它是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类的。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 如何划分工程质量事故等级
  •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出错,未统计的受害人怎么办
建筑工程安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