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必须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
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期限内,只能进行两次调解。每次调解时必须制作调解记录。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通知当事人或代理人参加调解时,通常使用书面通知。口头通知必须记录在调解记录中。
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必须事先通知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并请求变更调解时间。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或调解中途退离,将计为一次调解。
调解参加人包括:
上述人员必须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调解。每方参加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时,必须向交通事故办案人员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明确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如果调解中更换调解参加人,调解次数和时间将连续计算。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调解时限将中断。
如果调解重大、复杂的交通事故需要延长调解期限,必须经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在调解中,如果调解参加人提出的赔偿项目和要求未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将不予调解。
在确定抚养人时,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应提供有抚养关系的证明。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必要,可以要求进行公证。
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调解书时必须明确以下事项: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申请交警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申请调解。调解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参加调解的人员、调解开始时间、调解程序、调解期限、调解书的内容以及调解的终止等。调解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能维护双方权益,具有期限短、效率高的优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的法律要求。当事人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需递交起诉状并经过法院审查受理。之后进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发送起诉状、被告提交答辩状等。接着是开庭审理阶段,包括通知诉讼参与人、核对身份、宣布纪律等。法庭调查与辩论后,法院会进行调解或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基于自愿、合法和事实清楚的原则,包括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分析事实、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计算赔偿金额和确定赔偿方式等步骤。调解中应遵循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保护被害人利益,恰当维护被告人权益,不能以赔代罚或多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