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于2016年6月24日在某连锁超市购买了1562.8元进口食品。隔天家人准备食用时发现小黄购买的进口食品包装上没有中文标签,全是外文,不知道食品产自哪里,没有地址和联系方式,也不知道食品的具体成分,不敢放心食用。随之诉至法院,要求该连锁超市退回货款1562.8元,并支付《食品安全法》十倍惩罚性赔偿金15628元。
小黄认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66条之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而小黄在被告超市处购买的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这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强制性规定,被告超市应当退款并支付十倍惩罚性赔偿。
后原被告双方经主办法官的耐心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超市支付小黄退货款及赔偿金共计10000元,小黄将所购食品退给超市。
法官提醒:《食品安全法》第66条关于进口食品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从事进口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者需要无条件遵守。根据《食品安全法》第96条之规定,因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患者购买药品时的消费者投诉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患者若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依法投诉。解决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请求调解、向行政部门投诉、仲裁或诉讼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监督检查药品相关事项,并需保密被检查人的秘密。消费者投诉时,需提交基本情况、投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担忧。作者强调了只有保障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提出加强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议。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和观点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呼吁社
《产品质量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针对产品质量纠纷,消费者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权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包括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缺陷导致的损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但产品缺陷导致损害
销售没有日期的酒,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相应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质品质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