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被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赔偿权利人可以分为两类三种人:
直接受害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直接受害人是当然的、唯一的赔偿权利人。被扶养人和近亲属不具备赔偿权利,因此无权提出人身损害赔偿请求。
间接受害人包括法定被扶养人和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直接受害人因死亡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此时法定被扶养人和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成为赔偿权利人。间接受害人只有在直接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才能充当赔偿权利人。
赔偿权利人的权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受害人是最常见的赔偿权利人,他们的健康权、生命权和身体权受到侵害。直接受害人即使没有死亡,但因伤情无法参加诉讼时,可以委托其近亲属或其他人代为提起诉讼,仍然是赔偿权利人。被委托的人不能成为原告,而是作为委托代理人。此外,如果直接受害人没有死亡,近亲属替其支付医疗费等费用,近亲属不能以此为由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近亲属支付的医疗费等费用只能由直接受害人自己以原告的身份向被告追偿。直接受害人抚养近亲属的费用是从其收入中支付的,如果因重伤或残疾导致收入减少或丧失,无法支付抚养费用,那么直接受害人作为原告可以以正常收入的损失为由向被告追偿。而因直接受害人重伤或残疾导致近亲属失去抚养费用的,根据法律规定由直接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的近亲属负责。
间接受害人指的是受到损害的抚养来源人。他们是死者生前所扶养的人,当死者因侵权行为导致死亡后,他们的抚养来源受到损害,这是一种间接的损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有权请求赔偿生活补助费。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造成身体残废的人在受伤之前所扶养的人也可以请求抚养损害赔偿,这也属于间接受害人的范畴。
死者近亲属是指在侵害生命权的情况下,直接受害者已经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赔偿权利人提出赔偿请求的人。在侵权行为中,如果直接受害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造成了死者人格利益的损害,作为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人的死者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在死者近亲属作为赔偿权利人中,又可以分为侵害生命权导致死亡的受害人的近亲属,以及作为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人的死者的近亲属。在实际诉讼中,如果被害人死亡后,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近亲属都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可以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代表人参加诉讼,或者根据继承程序直接指定第一程序继承人参加诉讼,以提高诉讼效率。
以上是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概念和类型的介绍。
相关推荐阅读:
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定义以及在委托合同中的法律责任。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办理事务的人,受托人是指接受委托指示从事相应活动的人。受托人超越权限造成损失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和相关法规,委托人可要求赔偿。受托人赔偿责任情况包括办理有偿委托事务时因过错、
中国《合同法》中,当事人协商不一致的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规定指出,如果双方未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合同不会成立。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法律责任,包括违约处理和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一方未积极履行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等义务导致合同未生效,应承担违约
签了赡养协议后不给钱的情况。赡养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子女有抚养教育父母的义务,若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赡养费计算考虑了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等因素。赡养人应尊重
违约损害赔偿的定义和责任,包括违约方因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精神损失赔偿的范围和责任也是重点讨论内容,强调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应得到法律救济。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法律在解决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时的规则构成,以及规则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