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及时上报安全事故有什么法律后果
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条例同时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条例明确,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条例还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条例还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您能对于未及时上报安全事故相关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验资证明内容不真实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和后果由谁承担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还介绍了如何出具合格的验资报告以及办理验资报告的流程,包括委托手续和文件提交等。在法律责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
工程承包方式不合法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指出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介绍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管理控制。工程总承包包括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方式,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效率。如承包方式违法,业主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包方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损失。
工程承包合同无效时发包人的连带责任问题。文章提出了处理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的四种方法:当事人自行协商、第三人居中调解、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中仲裁和诉讼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途径解决纠纷。
违法转包的概念和分类,其中违法转包包括建筑商非法转包。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将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三人,且转让人退出承包关系,是违法行为。法律对转包行为严格禁止,因为这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和市场混乱。文章还引述了相关法律依据,如《合同法》和《建筑法》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