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证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受工伤的劳动者可以向公证机构提出工伤赔偿协议书的公证申请。公证机构可以受理该申请。办理公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 由劳动调解组织主持下达成的赔偿协议
劳动调解组织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前提,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具有协调纠纷的功能。在劳动调解组织主持下达成的赔偿协议一般情况下较少出现违法或不合理的情形。对于这类协议,应认定其有效。支持这些劳动调解组织达成协议的效力,有利于发挥其调解功能与维稳作用,从而将纠纷化解在基层,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2. 由人民调解组织主持下达成的赔偿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对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协调的工伤赔偿协议,应按照《合同法》规定的有效无效情形进行审查。
3. 地方组织参与协调下达成的赔偿协议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些地方组织开始参与协调社会矛盾,形成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并形成调解书的赔偿协议,法律赋予其与裁判法律文书效力一致的执行力。当事人可以根据该协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当受理。
在办理工伤赔偿协议公证时,应注意是否需要工伤认定书。
工伤认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做出的行政行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经过工伤认定程序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才能享受工伤待遇和获得工伤赔偿。因此,在办理工伤赔偿协议公证时,公证处应要求当事人提交工伤认定书。
对于未参保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不会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然而,工伤职工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工伤待遇,而不知道工伤认定是申请和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公证员应提醒劳动者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需要告知劳动者的是工伤认定申请有时效性,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劳动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避免错过申请时效而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公证机关对具有给付内容的债权文书进行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当债务人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其特征包括适用特定债权文书、需当事人自愿、公证行为是充分条件。但此制度存在缺陷,如办理流程可能浪费时间成本
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问题,包括起诉问题、条件和范围。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公证债权文书需满足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等条件,并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错误的公证债权文书可提起诉讼。
工伤赔偿协议书签字后的法律效力问题。在法律框架内签署的赔偿协议具有法律效力,需双方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同时,文章还涉及人社局报工伤赔偿的流程以及工伤赔偿是否可以分期赔偿的问题。双方可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及支付期限。若用人单位未为职工缴纳
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书不公证是否有效的问题。文章指出,只要协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并达成一致,即为合法生效文件,无需公证。公证程序可增强协议在司法层面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文章还涉及了行人碰瓷和北京夫妻一方死亡车牌过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