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标准 > 工地上受伤,你应该找谁来寻求赔偿?

工地上受伤,你应该找谁来寻求赔偿?

时间:2024-06-09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7189

工地上受伤的赔偿责任及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工伤的范围和认定

根据我国原劳动部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工伤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形:

  1. 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到本单位重大利益的。
  2. 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 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4. 在生产工作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力的。
  5. 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6. 从事抢救、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
  7. 因公、因战致残军人复原专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
  8.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性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力的。
  9.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10.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11.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12. 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13.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未解决工伤问题的处理途径

如果工地上受伤的打工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未解决工伤问题且不支付生活费用,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在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未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生产经营地的规定依法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因此,可以向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工伤赔偿的途径

工地上受伤的打工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途径进行赔偿:

  • 如果用人单位为工人投了工伤保险,工人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 如果用人单位未为工人投保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地上受伤的打工者可以先向工伤认定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可以找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工伤鉴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他们将为您解答疑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脚底受工伤怎么赔偿

    脚底受工伤的赔偿问题。在工地上受伤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情境,赔偿项目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分别承担。此外,还涉及荆州市医疗事故尸检的费用以及口腔科中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内容详尽,包括各种可能的赔偿情况和相关细节,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解答。

  • 运城拆迁2024赔款标准

    运城拆迁赔款标准和相关注意事项。其中拆迁补偿标准根据土地用途和房屋结构确定,包括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相关法规以及拆迁工地受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伤残补助金等。

  • 没有劳动合同工地摔了不赔钱怎么办

    如果员工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在工地受伤,用人单位不会赔偿。但是,受伤员工可以在事故发生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没有签订合同不会影响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可以通过证言、就诊记录、工资流水等资料来证明。员工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然后再申请工

  • 经济赔偿条款的约定方式及注意事项

    在工地上受伤的情况下,应该申请工伤认定以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如果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事故发生地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职业病进行确认的行政行为。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填写相关格

  • 工地干活致死,工友有责任吗
  • 民工在施工中误伤工友需要赔偿吗
  • 工地小工受伤有工伤赔偿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