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包括两大类型: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造价审计是对单项、单位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审计过程与乙方的决算编制过程基本相同,由造价工程师完成。造价审计只审核单项、单位工程的合同造价,而一个建设项目的总支出由多个单项、单位工程组成,还有其他支出如前期开发费用、工程管理杂费等不需要造价审计。因此,还需要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将造价工程师审定的和未经造价工程师审核的所有支出加在一起,审查是否有不合理支出、挤占建设成本和计划外建设项目等情况,确定建设项目的总造价,由注册会计师完成。
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工程审计,包括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都要经过造价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非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涉及的利害关系人较多的,必须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例如房开企业开发的房地产。企业自建的建设项目由企业决定是否审计。不论是什么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才需要审计,例如为政府机关搭建一个简易车棚,造价1000元,就不需要审计。
工程审计需要的资料包括基建工程相关资料、送审会计报表、审计资料和辅助资料。
基建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项目立项批准建设文件、工程项目聘请监理合同等相关文档、工程项目质量验收相关文件、概算资料及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协议工程竣工图、材料费用资料、取费资料和竣工结算及决算资料。
送审会计报表包括建设项目概况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和竣工决算编制说明书。
审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银行对账单、营业税申报表、主要供销合同、银行借款合同、实物保管账、设备管理台账和固定资产管理台账。
辅助资料包括建设方企业章程、建设方企业验资资料、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机构设置示意图、报表截止日的重大事项说明及相关资料、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土地使用权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相关资料、采用的会计政策说明、现金盘点表(距工程完工最近日期)、银行未达账调节表、固定资产清单、国家审计结论、中介机构审计报告、工程造价审核报告和声明书。
审前准备阶段,需要组织审计人员,下达结算审计通知书,并准备好审计所需的资料。
审计阶段,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对审计内容做到依据充分、合理准确。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实施方案,逐步逐项进行核实、认定。被审单位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审计人员在审计底稿填写完毕后应交给被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核实、会签,无异议后盖章生效。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应整理、分析资料,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书。
工程立项及执行情况:审查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项目建设是否按基建程序进行,是否按批准的概算执行,有无超标准或超概算建设的行为。审查资金来源、到位情况及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主要审查工程价款的支付是否按合同条款及有关规定执行,是否按规定留足工程尾款与质保金,是否有挪用资金问题。
项目投资的建设成本:审核工程竣工图是否与实物相符,审查建安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费用内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有乱计或虚列成本,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有高套定额取费等。审查工程施工、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合同管理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程序进行,是否合规、有效。
交付使用资产审计:审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完整,移交手续是否齐全、合规,有无虚交资产或账外资产等问题。
投资效益情况:评审投资效益等经济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对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营销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加强工程审计的质量和风险控制,需要建立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制订审计工作规则,用于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多级复核制度,避免工作失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跟踪检查。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总结经验,推进工程审计的规范化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异地施工欠材料款的起诉程序,涉及选择管辖地和法院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当事人需遵守一系列法律条款,如提供施工现场相关资料、遵守环保和安全规定等。在特定情形下,还需办理申请批准手续。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的区别。建设工程包含建筑工程在内,涉及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工程;而建筑工程主要指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新建、扩建和改建,不包括房屋建筑外的其他工程项目。
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行为规范,阐述了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定义及其涵义,明确了建筑工程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必须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包括工程质量、数量、工期、造价等要求。若一方违约则需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工程纠纷中暂停借款利息资本化的情况,分为正常中断和非正常中断。正常中断是由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非正常中断则是因企业管理决策、不可预见原因等造成。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