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纠纷 > 审计纠纷 > “审价”还是“审计” 一字之差引发一场工程款纠纷

“审价”还是“审计” 一字之差引发一场工程款纠纷

时间:2024-07-30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827
下文以举例的方式来说明“审价”还是“审计”一词之差被告上法庭的事件。绍兴一家建筑公司就因为这两个词与发包单位较起了劲,最终以充足的理由赢了对方,要回了久拖不决的巨额工程款。详细的内容请阅读下文。

一字之差引发一场工程款纠纷

背景

2006年5月,绍兴某建筑公司与南京某发包方签订了一份《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由于该工程被列入当年南京市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南京市有关方面派出专员负责工程进度协调、项目资金控制、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施工过程中,发包方委托南京一家招投标咨询公司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造价的跟踪审价。2007年9月,工程项目全面竣工交付使用。之后,发包企业委托的审价机构审定工程总造价为1.1亿余元,合同双方当事人分别在审定单上签字盖章确认。之后,发包方尚拖欠原告1000余万元工程尾款,且以各种理由拒付。今年10月,该建筑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仲裁条款,向绍兴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欠款。

争议

在仲裁庭上,发包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本案工程项目是南京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该项目至今未按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程序进行审计。建筑公司对该项目施工总承包,不但不协助被告搞好项目审计,而且在结算中高估冒算,故要求重新进行审计。

反驳

对此,建筑公司的代理律师指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与“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价”是两个概念。所谓“审计”,是指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投产试运行后,国家审计机关对项目的投资效益、投资质量、国有资金运行状况按照审计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评价,实行行政经济监督的行为。所谓“审价”,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在工程项目通过竣工质量验收后,根据合同、国家定额及有关工程资料,对工程结算造价所作的审查核对工作。具体到本案,工程造价已由发包方委托的具有一级审价资格的审价机构审定,且经原、被告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对双方均已产生法律约束力,本案不应以行政审计为名再拖欠工程款。

仲裁裁决

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绍兴仲裁委员会认为,在建筑公司依约施工后,发包方应及时按约定结清工程款。本案工程造价经中介机构审价并由双方盖章确认,应当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工程决算并非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必经程序。建筑公司要求按有关审价机构审定的工程决算结算工程款的主张可予以支持。最后,裁决南京方面支付1000余万元的工程尾款,并承担相应的仲裁费用。

结论

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审价与审计,两个概念确实很容易混淆。建筑公司如果不是聘请专业的律师,很容易被对方所迷惑。最近,随着年关将近,工程欠款纠纷日渐增多,直接影响民工工资的发放。遇到此类问题,最好还是通过法律途径,早日解决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程审计的定义和目的

    工程审计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工程审计旨在检查工程建设的合规性、真实性和贯彻执行情况,提出审计建议或意见,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工程审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客观公正地确定造价,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降低建设单位的成本,加强和规范工程管理。审计程序包括审前

  • 恶意拖欠工程款有什么后果

    恶意拖欠工程款不给的,是属于合同违约的情形,工程的发包人是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而承包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没有订立

  • 如何解决工程款纠纷

    对于农民工的拖欠工资问题,司法解释第29条对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特别的保护性规定:“违法分包合同和转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实际施工人与发包人已全面实际履行合同并形成事实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实际施工人以分包人、转包

  • 恶意拖欠工程款的利息怎么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欠付工程价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发包人欠付工程款时,除应承担向债权人继续支付工程款的责

  • 工程欠款纠纷可以直接起诉吗
  • 工程款纠纷管辖法院
  • 工程分包拖欠工程款纠纷,总包方是否有义务进行协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