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管理 > 工程索赔期限应注意的事项

工程索赔期限应注意的事项

时间:2024-01-1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9732

工程索赔期限的确定

工程索赔期限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或其他原因导致承包人产生额外费用或损失,承包人要求发包人进行补偿或赔偿的事件。索赔时效是指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约定期限内,索赔方未行使索赔权利,视为放弃索赔权利,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索赔权利消失。一般约定的索赔时效期间为28天,属于消灭时效的一种。

工程索赔期限的规定

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都有关于索赔时效的规定。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规定:索赔须在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三峡土建安装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通用条款》规定: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28天内向合同监理单位提交索赔的书面意向通知,逾期未提交的将视为放弃索赔权利;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土术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也规定:承包商的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通知。一些具体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中也有更具体的索赔时效规定。

工程索赔程序

工程索赔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2. 在索赔意向通知发出后的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补偿经济损失和(或)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相关资料。
  3. 监理工程师收到承包人提交的索赔报告和相关资料后,于28天内给予答复。
  4. 如果监理工程师在收到索赔报告和相关资料后28天内未进行答复或进一步要求,视为认可该项索赔。
  5. 若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承包人应在阶段性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最终索赔报告和相关资料。

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提出工程索赔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文本及附件、补充协议、施工进度计划书、工程图纸及技术规范等。
  2. 双方往来的信件及各种会议、会谈纪要。
  3. 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施工进度记录、施工现场的相关文件(施工记录、备忘录、施工月报、施工日志等)及工程照片。
  4. 气象资料、工程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工程中送停电、送停水、道路开通和封闭的记录和证明。
  5. 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政策性文件。
  6. 发包人或工程师签认的签证。
  7. 工程核算资料、财务报告、财务凭证等。
  8. 各种验收报告和技术鉴定。
  9. 工程相关的图片和录像。
  10. 备忘录、对工程师或业主的口头指示和电话应随时书面记录,并请给予书面确认。
  11. 投标前发包人提供的现场资料和参考资料。
  12. 其他如官方发布的物价指数、汇率、规定等。

综上所述,工程索赔期限的确定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投资的降低和工期的缩短至关重要。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尽量预防和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如有任何疑问,可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程序

    工程项目中标后的法律程序管理。包括组建项目部管理班子、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分项分部工程管理的法律程序,如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此外,文章还涉及了竣工验收和回访保修管理的法律程序。

  • 建设工程管理就业前景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和经济学知识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涉及多个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建设工程项目包括策划、勘察、设计等多个阶段,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个环节中从事相关工作。随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而出台的相关法规。规定了适用范围、负责机构、监督内容、监督程序、标牌设置、监督措施、信用档案、信息公布、考核、监督机构条件、监督人员条件、辅助人员、岗位考核和培训、监督抽查、违法

  • 建筑劳务分包给个人的效力问题

    建筑劳务分包给个人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总承包单位不得将工程分包给没有相应资质的个人或单位。建筑劳务分包给个人是无效的,因为个人不具备施工资质。合同无效后,违法所得应依法处理,以保障当事人利益平衡。

  • 开标会议程序
  • 工程施工中矿产品的处理方式
  • 屋面防水工程的类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