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 > 婚外情赔偿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和执行途径

婚外情赔偿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和执行途径

时间:2024-05-16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9782

婚外情赔偿协议的法律效力及范本

一、婚外情赔偿协议的法律效力

1. 根据立法的缺陷,法院在对婚外情赔偿协议的定性上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各个法院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性质和法律效力的认定并不一致。

2. 因此,确定一份容易被法院认可的协议条款至关重要。首先,避免涉及特定人身关系的约定,如“不得离婚”、“必须离婚”、“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等,否则将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其次,赔偿条款应考虑对方的经济能力。最后,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获得赔偿。

二、婚外情赔偿协议范本

协议书

甲方:XXX,男,出生日期年月日,住址XXX

乙方:XXX,女,出生日期年月日,住址XXX

甲乙双方于XXX年XXX月XXX日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子(女),名为XXX。为了履行双方百年好合的承诺,相互督促履行夫妻忠实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订立以下协议:

一、双方在婚姻关系建立之日起及存续期间,应相互遵守忠实义务,不得发生任何婚外性行为,违反夫妻互相忠诚的义务。

二、若任何一方有以下行为,视为违反本协议第一条规定:

1. 一方有嫖娼、卖淫行为。

2. 一方与异性偶然发生婚外性行为。

3. 一方与异性长期通奸、同居。

4. 一方出现配偶所不知晓的血缘关系的子女。

5. 一方出现配偶所不知晓的婚恋关系。

三、若任何一方有以下行为,可推定为违反本协议第一条规定:

1. 一方与异性在非合理场合存在明显超出正常交际的亲密行为,如接吻、爱抚等。

2. 一方与异性在非正常时段、单独相处在封闭、隐秘场所,同时明显无法给予合理解释。

3. 一方与异性在非正常时段,长期、频繁地进行通讯联系,同时明显无法给予合理解释。

4. 有异性出现,主动承认自己为第三者,并能提供相关证据进行直接证明。

5. 一方与异性长期存在赤裸淫秽言语、图片、视频信息的交流,经配偶劝阻后仍不予悔改。

四、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第一条约定致双方离婚的,双方所生之子(女)由无过错方抚养,过错方每月应支付孩子的抚养费XXX元,直至孩子成年。

五、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第一条约定致双方离婚的,除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财产(可列明具体财产)归无过错方所有外,过错方还应向无过错方支付人民币XXX万元作为赔偿。

六、双方确认,在签订本协议时冷静而理性,并一致认为上述约定是公平、有效的。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自双方签名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名、手印):

乙方(签名、手印):

XXX年XXX月XXX日

如果自己遭遇他人侵权行为,导致精神损失,可以要求对方支付精神损失费。目前,精神损失费的范围仅限于人身侵权。如果对方不同意支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法院的管辖权规定

    中国法院在特定情况下的管辖权规定。对于华侨结婚并定居国外的情况,如定居国法院拒绝受理离婚诉讼,婚姻缔结地法院或一方原住所地法院具有管辖权。对于中国公民在国外未定居的,婚姻缔结地法院具有管辖权。不同情况根据不同规则进行处理。

  • 黄-竹与王-乾离婚案件中的夫妻忠诚协议效力问题

    黄-竹与王-乾离婚案件中的夫妻忠诚协议效力问题。存在两种分歧观点,第一种认为王-乾应按照协议赔偿黄-竹,第二种则认为该协议内容属于道德规范,不属于法律范畴。作者支持第一种观点,并从各地法院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婚姻法相关规定及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等方面论述

  • 相处一年才告诉未离婚构成犯罪吗?

    相处一年后才告知对方自己未离婚的情况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双方若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则构成重婚罪。如何收集重婚罪的证据也是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明察暗访生活场所、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关系、报警调查以及查询婚姻情况等。

  • 忠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问题

    忠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忠诚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协议条款,一般来说男女之间的忠诚协议并不适用《合同法》,夫妻间的忠实义务是道德义务而非法律义务。忠诚协议中的限制基本人权、剥夺抚养权和探望权、影响一方基本生活的财产分配以及明显过高的赔偿金额等

  • 夫妻签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 财产侵权赔偿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可以反悔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