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是有期限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连带责任的保证期限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视为没有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的计算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开始。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形式、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对保证期间的误解原因及对策,以及定期保证费期间与不定期保证责任期的差别。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方式以确保明确性和证据性。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
民间一般借贷担保人的时效问题。在一般保证中,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同样适用此规定。此外,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法院确定涉及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的情形。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
担保法第十八条关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定义和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清偿,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清偿的担保形式。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但对债权人更为有利。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主债务履行期限和主债务人的
保证责任的免除情形。首先阐述了保证合同未成立的情况,包括主合同尚未成立和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其次,介绍了保证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包括国家机关所提供的保证等明确禁止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