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权利的时效分为一般期间和特殊期间。一般期间为二年,而特殊期间适用于几种特殊情况,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情况,特殊期间为一年。
特殊期间的适用范围限于患者选择侵权作为诉因,即仅以身体受到伤害要求医疗机构赔偿的情况。如果患者选择违约作为诉因,即以医疗机构违约造成患者人身和精神伤害要求医疗机构赔偿,适用的是一般期间,即二年。因此,如果不区分情况,只要是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就一律适用一年的特殊期间,将不利于保护患者和家属作为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对于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对人损害的情况,虽然可能构成损害赔偿,但并非医疗损害赔偿。例如,非法行医给人造成损害的情况,只能按人身损害赔偿处理。
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范围包括医疗机构所属的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的损害,以及医疗机构聘请的外单位医师、专家、临时坐诊的医务人员或进修、实习等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对于这些情况,医疗机构不能以医务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为由推脱责任。
如果医疗机构因医疗设备故障等原因给患者造成损害,医疗机构不能免责。
医疗费是根据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所需的治疗费用进行计算,并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的医疗费用。如果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误工费是根据患者是否有固定收入来计算的。如果患者有固定收入,按照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于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情况,按照三倍计算。如果患者没有固定收入,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住院伙食补助费是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进行计算。
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陪护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来计算,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期限最长为30年,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人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人不超过5年。
如果患者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费用按照医疗机构证明的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进行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对象限于死者生前或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计算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扶养到16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人,扶养20年。对于60周岁以上的人,赔偿期限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人,赔偿期限不超过5年。
交通费根据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进行计算,并凭据支付。
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进行计算,并凭据支付。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如果造成患者死亡,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如果造成患者残疾,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赔偿请求时效和赔偿标准的相关问题的解析。希望通过这些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医疗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是违反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医疗事故罪则是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两者在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存在差异,非法行医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的相关问题。住院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赔偿数额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于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的计算方式、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费用和赔偿项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收入状况有所不同。同时,还规定了参与处理医疗事故的患者近亲属的相关费用计算方法。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