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旅游合同纠纷 >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与理由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与理由

时间:2024-02-19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2665

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及精神损害赔偿

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

旅游合同是指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约定的,以旅行社提供餐饮、住宿、导游、运输、保险等旅游服务,旅游者支付相应报酬,并以旅游者精神享受利益的实现为内容的合同。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有关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的主要观点包括委托合同说、行纪说、居间说、承揽契约说、服务合同说和混合合同说。本文认为,旅游合同应属于混合性合同。旅游合同的核心给付义务是一定的精神享受利益。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包括安排行程、住宿、餐饮等,旅游合同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适当的旅游服务是旅游者精神享受利益实现的前提。因此,旅游合同中任何一项内容的违反都可能导致旅游服务的瑕疵与合同目的的不达,从而损害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利益。

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根据法律的利益协调机能,当行为人的利益遭受不合理侵害时,法律应通过一定的规制手段进行权益的再次分配,以实现利益的平衡。旅游合同违约导致旅游者精神损害时,旅行社由于违反合同义务而节省的成本即为其获得的利益增量,而旅游者遭受的精神损害即为利益减量。旅行社的利益增量与旅游者的利益减量之间存在着价值上的等比关系。然而,这种利益权属的变动缺乏法律上的合理性依据,导致不公平的法律后果。

因此,法律应对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不合理的利益流转进行规制,以补偿受害人、教育侵害人,协调社会利益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精神损害赔偿的合理性基础

精神利益的享受是旅游合同中财产交易关系的基础,即旅游者可获得的精神利益与所支付的合同价款之间应存在着交换价值上的等量关系。精神利益的减损意味着旅游者所支付的财产实现的交换价值与应实现的交换价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旅游者精神利益的丧失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财产利益损失。

仅依靠非财产精神损害赔偿方式,如赔礼道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因此,在旅游合同中对精神损害给予一定的物质赔偿具备合理性基础。

旅游合同的特征

旅游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特殊性,提供旅游服务的一方一般是旅行社等从事旅游服务活动的单位,接受服务的一方是个人或团体。旅游合同的标的是旅游服务活动,包括安排行程、提供导游服务、接送旅游者、安排食宿等一系列服务。旅游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旅行社应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者应支付一定费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法律规定

    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及其非传统境外旅游安全问题。旅行社需获得业务经营许可方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具体条件由国务院规定。此外,境外旅游安全面临恐怖主义、犯罪、战争、政治不稳定和传染性疾病等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安全。

  • 法律风险与“群旅游”活动

    “群旅游”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包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参与者的伤亡损害赔偿风险。在“群旅游”中,驾驶者和组织者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无论是否为有偿服务。此外,组织者应遵守旅游法规,不得从中牟利,否则涉嫌违反法律和欺诈行为。为避免法律风险,建议参与者选择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相关规定。其中定义了旅游纠纷、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辅助服务者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集体旅游合同纠纷、旅游经营者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责任、保险责任等方面。规定还涉及了不公平不合理规定、安全保障义务、告知警示义务等相关内容。

  • 合作协议

    甲、乙双方在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事宜。合作条件要求乙方具备旅行社资质并愿意成为甲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模式方面,乙方负责在特定区域的旅游接待,并需配合甲方做好产品策划和包装。合作内容包括导游服务、用餐标准、住房标准、车辆标准、大交通服务和保险等方面。结算

  • 旅游行程结束前的合同解除权
  • 合作协议
  •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与理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