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海洋法法庭官网的介绍,该法庭已经审理了22个案件,但这些案件与南海争端关系不大。
2012年10月,加纳当局根据美国一家公司的要求,扣留了停靠在该国海港的阿根廷教学护卫舰“自由号”,以逼迫阿根廷政府偿还拖欠的主权债务。
阿根廷政府在多次交涉未果后,于11月14日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诉讼。国际海洋法法庭随后做出判决,要求加纳当局最迟于当月22日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舰艇。
日本是起诉和被诉最多的国家。1999年,日本分别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起诉。
2007年,日本两次起诉俄罗斯,要求俄罗斯归还被扣押的渔船。
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所有案件中,只有1个涉及海洋划界争端,即孟加拉国与缅甸在孟加拉湾的海域争议。
一些专家认为,《海洋法公约》的强制解决程序在海洋划界争端中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在南海这种不仅有海域争端,还涉及岛屿争端的情况下,超出了其管辖范围。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定义、范围及意义。这些权利旨在保护外交代表及相关人员在履行职务时的权益,包括人身和住所不受侵犯、免受行政和司法管辖等特权。特权和豁免权的适用对象包括外交代表、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等也享有这些权利。这些权利有助
《世界人权宣言》的法律影响,虽然其并非强制性国际公约,但它为后续的两份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并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宣言中的争议性条款,如关于死刑和监禁刑罚的观点。尽管存在争议,但许多学者、律师和法庭仍经常引用宣言条款来支持立场。
我国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加强法治建设是保障人权的关键。立法方面,我国需出台专门的人权法,构建“金字塔式”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人权立法应坚持民主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并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同时,建设法治政府也需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联合国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即《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公约涵盖了法律上人权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人权保护的主要方面,并确立了自决权和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原则。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专门领域和区域的人权条约,包括歧视、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