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海洋法法庭官网的介绍,该法庭已经审理了22个案件,但这些案件与南海争端关系不大。
2012年10月,加纳当局根据美国一家公司的要求,扣留了停靠在该国海港的阿根廷教学护卫舰“自由号”,以逼迫阿根廷政府偿还拖欠的主权债务。
阿根廷政府在多次交涉未果后,于11月14日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诉讼。国际海洋法法庭随后做出判决,要求加纳当局最迟于当月22日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舰艇。
日本是起诉和被诉最多的国家。1999年,日本分别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起诉。
2007年,日本两次起诉俄罗斯,要求俄罗斯归还被扣押的渔船。
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所有案件中,只有1个涉及海洋划界争端,即孟加拉国与缅甸在孟加拉湾的海域争议。
一些专家认为,《海洋法公约》的强制解决程序在海洋划界争端中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在南海这种不仅有海域争端,还涉及岛屿争端的情况下,超出了其管辖范围。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属地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等原则,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或领域外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国内立法涉及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即使经过外国审判,
联合国宪章与国际人权宪章的人权内容及其影响。联合国宪章序言宣布了保护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的信念,但其人权条款并不能直接构成会员国的义务。国际人权宪章包括《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这些文件为人权领域提供了法律基础并产生了
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系统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国际人权法在中国人权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加快人权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缔约能力和缔约权的相关概念,包括主权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的缔约能力,以及缔约权的内涵和主体。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全权证书和完全的缔约权的要点。同时,提出了关于缔约时的自由同意和强行法规则的一些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