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约》的规定,国际海洋法法庭由21名独立法官组成,并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法庭的法官应享有公平和正直的最高声誉,并且在海洋法领域内具有公认的资格。
法庭的法官不能执行任何政治或行政职务,并且不能与与海洋或海底资源勘探和开发以及其他与海洋或海底的商业用途有关的企业有积极联系或财务利益。
法庭作为一个整体,还必须能代表世界各主要法系和公平地区分配。
法官的选举按照《公约》各缔约国协议的程序进行。
如果候选人得票最多,并且获得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票,则当选为法官。然而,该项多数应包括过半数的缔约国。
法官的任期为九年,可以连选连任。
目前,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现任法官来自格林纳达、克罗地亚、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日本、俄罗斯联邦、韩国、喀麦隆、加纳、印度、黎巴嫩、英国、德国、意大利、突尼斯、塞内加尔、佛得角、中国、法国和特多。
现任庭长为格林纳达籍法官内尔森,副庭长为克罗地亚籍法官乌卡斯,中国籍法官许光建于2002年竞选连任,任期至2011年。
2011年6月1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会议上,中国候选人、国际海洋法法庭现任法官高之国成功当选连任,获得了141票的高票支持。
高之国于2008年1月30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并于2008年3月3日在德国汉堡宣誓就任。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定义、范围及意义。这些权利旨在保护外交代表及相关人员在履行职务时的权益,包括人身和住所不受侵犯、免受行政和司法管辖等特权。特权和豁免权的适用对象包括外交代表、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等也享有这些权利。这些权利有助
《世界人权宣言》的法律影响,虽然其并非强制性国际公约,但它为后续的两份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并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宣言中的争议性条款,如关于死刑和监禁刑罚的观点。尽管存在争议,但许多学者、律师和法庭仍经常引用宣言条款来支持立场。
我国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加强法治建设是保障人权的关键。立法方面,我国需出台专门的人权法,构建“金字塔式”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人权立法应坚持民主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并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同时,建设法治政府也需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联合国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即《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公约涵盖了法律上人权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人权保护的主要方面,并确立了自决权和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原则。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专门领域和区域的人权条约,包括歧视、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