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4-03-17 浏览:5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4200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解除劳动合同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定义

根据《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这些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处理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某市造纸厂生产部门由于当地政府加大保护自然遗产规划的影响,不得不从A市迁移到B市,只有销售部门留在A市。企业希望员工何某到B市继续从事原有工作,但何某希望留在A市。双方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企业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支持了企业的决定。

法律规定的合理运用

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律规定灵活适用,正确行使相应的权利。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当客观情况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客观情况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并未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则应继续履行合同,不能依据该条款解除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出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时,应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只有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才能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定解除则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违约等情形。

  •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

  •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 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的经济补偿方式
  • 法院判决解除加盟合同有效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