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李女士在城北某楼盘特别青睐一套房子,她匆忙与开发商签定了合同并交付了1万元定金。然而,几天后她发现该楼盘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并要求退还定金。开发商拒绝了她的要求,导致李女士将开发商告上法庭。经过法院调解,开发商退还了李女士1万元定金。
唐先生于2006年5月2日看中了青城山某楼盘一套39.02平方米的小户型别墅,价格为174982元/套。他询问具体单价时,售楼小姐解释了开发商可以帮助业主隔为2层,面积可以增加一倍,并表示整个项目一楼只有这一套房源。唐先生表示了购买意向,并交付了10000元定金。然而,当他回到成都后要求看正式合同时,发现合同在成都售楼部,不在青城山。他看到的合同表明隔层没有产权证,唐先生认为开发商设下霸王合同骗自己,并要求退还定金。但开发商表示,认购书上已经明确表示定金不能退。
这两个案例涉及到霸王条款和定金的返还纠纷。虽然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但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法律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应该双倍返还定金。
在案例一中,李女士与开发商签定合同时交付了1万元定金。根据规定,开发商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签定合同并收取定金,属于开发商不履行义务的违约行为。因此,开发商应该双倍返还李女士定金。如果双方坚持依法解决纠纷,开发商应返还李女士2万元定金。
在案例二中,唐先生无法证明开发商有欺骗行为或签订霸王合同的证据。然而,从认购书上可以看出,虽然第2条A项明确表示定金不能退还,但第3条又表明10天内不来签合同者视为违约,定金不退。根据法律,第3条已经表明认购书只是预购定金,在期限内到达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还定金,无论是否谈成交易。
本文详细探讨了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的流程,包括认购、交付定金、签订网签合同及交付首付款等步骤。同时,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需注意核实开发商的证件、约定建筑面积、关注房屋质量、明确交房和产权过户时间等问题。此外,双方还需明确违约责任,签订补充协议并明确装修标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虚假广告欺诈买受人问题突出。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一般视为要约邀请,但如果其中关于开发规划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
王小姐夫妇通过中介公司购买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区房产的经过。签订合同后,由于中介公司与售房人的纠纷,导致房产不能买卖。王小姐夫妇试图索要定金,但中介公司拒绝退还,并以各种手段欺骗他们。最后,王小姐夫妇发现中介公司的欺诈行为并得知房产不能交易的真实原因,感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