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质相同: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监督,包括对仲裁协议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和可执行力的认定。因此,不予执行和撤销制度都是法院对仲裁裁决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对当事人的后果相同: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或撤销后,当事人可就案件提起诉讼,或达成新的仲裁协议进行仲裁。
3. 不予执行与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情形相同:根据《仲裁法》规定,被申请人/当事人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存在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时,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撤销。
1. 不予执行与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不同:《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包括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而《仲裁法》规定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包括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以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撤销仲裁裁决。决定理由的不同表明,在审查撤销仲裁裁决时,人民法院侧重对于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进行审查;而在审查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时,人民法院既审查仲裁裁决所认定的事实,又审查仲裁裁决所适用的法律。
2. 申请的主体不同:有权提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申请的当事人只能是被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一方当事人;而有权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当事人可以是仲裁案件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不论其是仲裁裁决确定的权利人还是义务人。
3. 管辖法院不同: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只能向申请执行人所提出执行申请的法院提出;而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则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需要注意的是,《仲裁法若干问题解释》规定,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4. 申请的时间不同: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是在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之后,法院对是否执行仲裁裁决作出裁定之前;而当事人请求撤销仲裁裁决,则是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出。
新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涉外仲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撤销裁决审查与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审查的区别,以及撤销裁决审查和申请不予执行裁决审查的不同之处。在审查方式和效果上,撤销裁决审查具有主动性和广泛影响力,而申请不予执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执行问题。王某与县保育院之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后保育院未履行义务,王某申请强制执行时遇到的问题。争议焦点在于裁决内容无明确执行内容,是否应裁定不予执行。文章介绍了两种意见并进行了评析,最终认为因裁决内容不
关于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的相关规定。其中,被执行人、案外人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并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条件下可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不予执行申请,并询问当事人。同时,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申请有一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裁决不服的,如果是当事人申请的,对裁决不能申请复议,如果是案外人申请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该仲裁裁决即告无效,当事人可以根据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