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前婚后协议 > 重大误解的法律界定

重大误解的法律界定

时间:2024-03-0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252

重大误解的立法及定义

在我国,关于重大误解的立法最早出现在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五十条中,规定当行为人对行为的内容存在重大误解时,一方有权主张变更或撤销合同。随后,1988年的《民法通则意见》第七十一条规定对重大误解进行了定义,但该定义存在自相矛盾且缺乏标准。1999年的《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在原有法规的基础上扩大了对重大误解的认识,但同样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错误定义的借鉴

大陆法学者与英美法学者对错误的界定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错误外延的界定上。英美法将错误的外延定义得更广,包括了大陆法上的错误、误解、诈欺等含义。对于民法中错误的界定,错误外延的界定是关键。因此,在界定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时,需澄清以下问题:

1. 错误主体是否仅限于表意人?

大陆法中错误主体仅限于表意人,相对方陷于错误则为误解。然而,我认为错误主体应作广义理解,包括受领人在内。相对方陷于错误也应纳入错误情形之中,以体现双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

2. 错误的发生是否仅限于自身的原因?

大陆法上错误的发生仅限于自身原因,而英美法上错误的发生不限于表意人自身的原因,也可因他方原因引起,如他人的诈欺等。我认为错误的发生应仅限于表意人自身原因所致,因他人原因所生错误应归入诈欺情形,否则会破坏现有民法体系的和谐。

3. 将错误界定为大陆法学说上的“不一致”抑或英美法学说上的“心理状态”?

我认为将错误界定为大陆法学说上的“不一致”更为合适,因为这种表述方式能够更清晰地反映错误的内涵,全面概括错误的几种情形,并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相比之下,英美法学说上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导致对当事人心理状态过于关注的错误认识。

综上所述,我将意思表示错误定义为:表意人(广义理解)因自身原因导致其主观认识与现实不一致,且并不为表意人所知。意思表示错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表意人的效果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即意思表示自身错误;二是表意人对意思表示之前提或基础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即意思表示之前提或基础错误。

与重大误解有关的例外

根据《拍卖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竞买人一经应价不得撤回,当其他竞买人有更高的价格时,其实价即丧失约束力。法律中并未明确此条是否适用于重大误解,因此该条应作为重大误解立法的例外,以体现民法公平、公正的原则。

关于重大误解定义的新思考

在修定《合同法》时,一些专家和学者已经认识到《民法通则意见》的定义不易操作。这些专家建议将重大误解的规定作出以下界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性质、合同相对人、标的同一性以及交易上认为重要的事项发生认识错误,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误解方可以请求撤销。这种界定更加准确、科学,比如使用“合同相对人”这一概念比“对方当事人”更为适当。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一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可能是基于对第三人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误解。此外,该界定明确了误解成立的法律后果,有利于权利人更好地行使权利。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意见最终未被立法者采纳。

为重新定义重大误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引进《合同法》第三十条的相关规定

可以采用概括加列举并用的方式,引进《合同法》第三十条的相关规定。

2. 引入过失的概念

重大误解主要是由自身过失造成的,可以引入过失这个概念。

3. 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应全面考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注重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4. 采用比较法衡量损失

可以采用比较法来衡量由错误造成的损失。

据此,我重新定义重大误解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按当时客观原因和具体情况,本应正确理解,但由于疏忽大意对为达成合同的主要事项没有正确理解而作出了行为,并对自己、相对方或直接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应认定为重大误解。

相应的法律修改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错误方、相对方或直接行为受损的第三人有权依重大误解主张变更或撤销合同。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三十六条
[5]《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一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借款合同错误解决方法

    借款合同错误的解决方法。当借款合同存在错误时,可以通过修改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来更正。如果一方拒绝修改,受损方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合同。此外,文章还涉及补写借条的法律效力,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为两年,事后补写的借条需清楚写明内容且不应与实际借款相

  • 一、单项选择题

    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包括房屋被洪水冲毁后是否需要还款、法人分类、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悬赏寻找失物、诉讼时效、共有房屋的出租、债权转让和占有返还请求权等问题。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一个关于汽车交付和所有权转移的案例。摘要如下:文章主要讨论了法律领域中关于还

  •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国家计委认定了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并对价格欺诈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改正、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 如何实现便捷的保险索赔
  • 虚假广告的法律定义及表现形式
  •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