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但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刑事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人民法院交付执行的具体期限,对此也无相关司法解释,由此带来了具体操作上的混乱不一。在驻所检察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法院在刑事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向看守所送达执行通知书交付执行随意性大,有的法院拖延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有时甚至在拘役或有期徒刑罪犯刑满时还未送达执行通知书等等,这些行为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先,延长了看守所的羁押周期,不利于看守所的管理和稳定。一方面,随着各地犯罪率的不断增高,大部分看守所都面临着超员关押问题,这就要求司法机关提高办案效率,严守办案时限,缩短办案周期,而对生效判决裁定不及时交付执行显然会延长看守所的羁押周期,增加看守所的负担;另一方面,实践中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短刑犯往往较多,在折抵判决前先行羁押时间后,如果法院交付执行还久拖不决,极易使其剩余刑期为一年以下,这样,留所服刑犯就随之增多,对看守所的管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会给羁押容量有限的看守所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损害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实践中,有时在押罪犯刑满时,法院还未送达执行通知书,致使看守所无法执行(释放),严重地侵犯了罪犯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于判刑较重的罪犯,如果不及时交付执行,就会人为地缩短罪犯在监狱的服刑时间,从而推迟罪犯的法定减刑时间,使其思想情绪不稳。
再次,法院交付执行无期限规定,容易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由于交付执行无具体期限规定,法官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交付执行就不算违法,这样,法官在操作过程中是否违法、何时违法也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就可能导致法官利用权力为想留所服刑的短刑犯大开“绿灯”,直至拖到其剩余刑期为一年以下才送达执行通知书,有损法律的严肃性,其间也易滋生腐败。
同时,人民检察院作为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判决裁定生效后人民法院迟迟不送达执行通知交付执行时,一般是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催办,催办未果的情况下,应向法院发《纠正违法通知书》。但令人困惑的是,同样由于刑诉法关于人民法院交付执行的规则没有细化,检察机关无法确定人民法院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多长时间内不交付执行即为“违法”,当然也就对何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心存芥蒂,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统一,因而使人民检察院的执行监督陷入困境。[page]
综上,笔者认为,应就此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或规定,即刑事判决、裁定应当在发生法律效力多长时间内交付执行。这样,既维护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增强法官的责任意识,保证刑事执行程序的畅通。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必须附带送达回证并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无法直接接收时,可以交给同住成年家属、法人负责人等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拒收,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等方式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传真
法院传票的查询方式以及送达方式的相关内容。法院传票是法院特定程序及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可以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传票应载明受传唤人的基本信息及传唤的事由等,受传唤人须依法签收。如有拒收情况,送
我国相关法律对于外国人或境外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出境的处理方式。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境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强制其出境,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同时,还涉及催告责任、决定责任、执行责任、事后监管责任以及其他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债权凭证的记载要求,内容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债权金额和依据、执行费的交纳情况、债权凭证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债权凭证的期限等。详细说明了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和交易安全。